简述“中国高铁标签”对中国铁建追求高品质发展的借鉴意义

简述“中国高铁标签”对中国铁建 追求高品质发展的借鉴意义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多少国人满怀思念之情,纷纷踏上了春运返乡的旅途,而随着国内交通基建的不断发展,高铁因为速度快又平稳,成为了最受大众欢迎的交通工具之一。今年春运期间,仅广州南站春运首日客流量就高达32万人次,高铁在不知觉间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本文通过回顾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简要分析高铁成为“中国标签”对中国铁建追求高品质发展的借鉴意义。 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开端。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预备型高速铁路机车。 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 2004年1月,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与此同时,中国快速铁路建设引进加创新,逐步攻克了九大核心技术,探索了中国高铁新条件。 随后,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工作,并于2008年8月,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水平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2009年12月,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铁开通运营。2010年2月,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随着科技创新的稳步推进,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2012年12月,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921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4小时40分钟。哈大高铁将以冬季时速200公里的“中国速度”行驶在高寒地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至此,中国高铁已具备世界同行业顶尖水平,屡屡打破纪录,创造出多项传奇的世界记录。2014年,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至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已超过其他国家总和。 目前,中国高铁作为“中国标签”凭借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的三大优势,已成为中国尖端科技大幅进军海外的标杆,在海外高歌猛进,在全球市场接连斩获订单。 纵观中国高铁标签的形成历程及一路风雨兼程的发展史,其发展初期虚心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着力研究掌握,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大搞科技创新、自主研发,逐步跻身世界科技顶尖行列,进而以科技进步降低成本价格、提高性价比、最终形成高品质的核心竞争力。高铁的高质高效管理同样是各大行业的成功典范,每一位有过乘坐高铁经历的旅客都无不感叹其极高的准点率和完善顺畅的管理流程,其营运经验的总结体现出的重务实、高品质,十分值得其他行业学习借鉴。 中国铁建自提出“海外优先”战略之后,进一步确定了“品质铁建”的战略定位,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高品质无疑是抢占全球市场最好的通行证。无论是成功走向世界筚路蓝缕、品质争胜的华为,还是美学与品质相结合,创造商业神话的苹果,无一不把提升高标准、注重高品质作为企业的核心信条。铁建内部也不失与此对应的成功案例,铁建重工集团在其发展初期便致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并以此为基础着力开展自主研发,逐步降低成本,打响品牌,最终形成了国内外行业一流的市场竞争力。 伴随着充满哲学之问的“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干”,中国铁建全面系统的阐释了打造“品质铁建”的核心要务、基本要求、必由之路、客观选择、发展基础和精神动力。“怎么看”涵盖了着眼全球经济、国内形势、同行企业、铁建自身四个方面;“怎么想”包涵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为指导、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守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其中“品质铁建”集中体现在战略发展、企业管理、产品服务、经济效益、社会贡献、人才素质、企业文化七个方面。“怎么干”包括了加强党建为核心要务、保增长为基本要求、推动改革为必由之路、转型升级为客观选择、苦练内功为发展基础、好的文化为精神动力、防控风险为基本保障。 放眼中国铁建,其主管领导的战略思想及具体要求已然明确。接下来,望其全体职工切实领会、认真落实、迎难而上,秉承高状态、满激情、敢担当的劲头,助力企业奋楫扬帆、全力打造“品质铁建”!
为您推荐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梁毅、李泽军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杜效言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杜效言
来源:作者:陈拉 周蜜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梁毅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曲虹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吕奎元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