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三公司广州地铁项目部党工委:助推“四新”技术在轨道施工中的应用

  中铁十一局三公司广州地铁项目部党工委在承担广州地铁十八号线铺轨工程施工中,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四新技术在施工中的推广与应用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轨道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确保了广州地铁十八号线铺轨工程施工安全优质快速推进,2021年4月10日、4月20日十八号线首通段顺利实现短、长轨贯通, 创造了我国地铁建设周期最短、建成线路最长、开通时速最快的奇迹。

  聚焦“先”字抓启动,强化素质提升。项目党工委根据轨道工程工期紧、任务重、难点多等情况,坚持把政治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扛起使命担当,不断提升应对急难险重工程施工应对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在轨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能力、不断寻找国内轨道施工中先进设备、先进成果在施工中的储备能力。提出了“超常规的手段,完成超常规的任务”科技创新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的“走出去、引进来”等活动,广泛吸收国内轨道施工的新装备、新技术在十八号线的应用。并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在职工中提前进行科技知识积累,发动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实际搞研发,运用成果促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制定并下发《项目部科技创新奖励办法》,鼓励项目员工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展科技研发工作,党工委建立了依靠科技促发展、提效率、保开通机制;工会鼓励职工开展“五小”活动和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团组织广泛开展QC成果和技术干部专利成果发布活动。党、工、团组织各自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了权责一致、激励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科技创新与“四新”成果应用管理体系。

  聚焦“实”字抓推进,筑牢先锋堡垒。广州地铁十八号线正线全长61.3公里,共有9站8区间,高峰时数10台轨道车,上百台铺轨机,仅铺轨工人达到4000多人,而且轨道、机电、站后和线下各道工序交叉进行,为有效把控安全工作,科学调度各单位、工序有效地在隧道内同步开展施工,项目建立工程调度指挥中心,该中心建立成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国内地铁轨道工程单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调度效果最好的工程指挥系统。

  在轨道施工中,项目引进应用CP3测量、精调小车、自变式轮轨与轮胎相结合的混凝土罐车、自变形轮胎式铺轨机、电动轨道车等新设备。并把每个项目科技创新工作落实到党工委班子的牵头人,落实到技术带头人和具体实施人。为项目科技创新和广泛运用“四新”成果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聚焦“效”字抓落实,创新引领发展。项目党工委把创新引领实践活动贯穿“保安全、保质量、保节点、保开通和创效益、创信誉”工作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激发出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四新”成果应用落地。

  创新建立三个机制。建立“科技研发领导小组----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科技成果应用实施领导小组”三级组织领导机制。项目党工委指派质量总监姜启军牵头进行技术改进工作,他结合实际,提出了SFC扣件拚装改进,收缩缝处理技术和长轨焊接新工艺等技术攻关项目,并带领攻关小组,有效地突破了施工中一些制约进度、影响表观质量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共产党员、设备部长曾祥彪带领设备改造攻关小组,联合生产厂家,对自变式轮轨混凝土罐车的液压系统进行科学改造,使罐车更适合变形,满足大跨径管壁行走需要;共产党员、物资部长谢昊峰根据水沟模板过去一直采取钢模,不仅重量重,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的实际,经过反复论证试验,采取铝合金模板取代钢模板,不仅效率提高,而且还节省了倒运资金,一举多得。项目经理周宗敏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和“四新”成果在项目的应用,还积极参与到项目的科技研发工作中,先后提出了长距离高压泵送混凝土的设想,并把自己的设想与三一重工的有关研究部门进行沟通,联合研发长距离高压泵送混凝土新装备,能一次长距离泵送混凝土达千米以上,适合地铁隧道内混凝土施工,为加快施工进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聚焦“保”字抓推进,再创企业信誉。为保工期、保信誉、保市场,项目党工委通过十多场次的科技成果与应用宣讲会、报告会,质量月活动和开展科技保安全、科技保进度、科技保效益等活动,使项目施工效率和进度都有了很大的飞跃。先后创造了日单班灌注混凝土307方的纪录,创造了十多天完成一组交叉渡线的速度。


建立“智慧大脑”——工程指挥中心

自变形轮胎式铺轨机

应用轮轨轮胎式混凝土罐车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