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兴勇
本站通讯员:鲁兴勇
中铁十五局二公司

侯月线上铸军魂


       

       我从没有进过军营,却在侯月线上看到了军魂。
  太原铁路房建段侯马房建供热车间沁水综合维修工区现有职工17人,党员7名。老兵杜建华和他的16名职工已在这里坚守了24年。从踏上沁水这片土地那天起,这些人就同侯月线融在了一起,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侯月线重载运输安全。 
  “他是工友们眼中的‘活电脑’,对沁水工区的每一栋房屋建筑都了然于心;他是让领导放心的‘问题库’,对辖区内所有设备存在的病害都心中有数。”提到杜建华,同样是军人出身的侯马房建供热车间党总支书记董晋生说。
  从一名开山架桥的工程兵转变为巡视检查维修房建设备的铁路房建人,从一名对房建管理缺乏经验的“新兵”成为一名“带兵人”,杜建华是怎么做到的?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兵。”这是在部队当过班长的杜建华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1997年8月,干过管道工、司炉工、巡检工的杜建华开始担任沁水综合维修工区工长一职。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当年20多岁的他钻到山里,爬到顶棚、地沟里,白天忙碌在铁道线上,晚上挑灯夜读,钻研各种关于房建的专业书籍。杜建华很快便掌握了查找病害的专业技能,遇到疑难问题,就去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傅。他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琢磨,一遍一遍地在现场演示,通过长时间积累,业务技能和维修水平都逐步提高。
  他总结出工作法,让职工养成了遵章守纪、标准作业的习惯。同时,他将部队严明的纪律和军令如山的理念用在了班组管理上。当困难来袭时,他从不退缩,善于应对、敢于挑战。
  侯月线交通不便,设备分散,杜建华和他的工友们没有喊过苦和累。他们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听党指挥。杜建华天不亮就起床,点名、列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沿着绵延的侯月线穿行在大山之中,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哪里的屋面裂缝了,哪里的围墙倾斜了,哪里的电线老化了……都需要他们仔细检查、准确判断。他们像呵护孩子一样关注这些铁路房建设备的一砖一瓦。不放过、不漏检、不停歇;工具包常背着,梯具常扛着,干粮和水常带着。
  一次,他们穿着雨衣到沿线站区巡查,进了山里,顺着铁道线行走。一路上,线路旁的小石块、淤泥、杂草同房建职工身上的雨裤摩擦着、碰撞着。职工们只顾着赶路和到现场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对雨裤的磨损浑然不觉,等到了巡查地点才发现,雨裤已经被磨烂了,断了一截,变成了“短裤”。“咱的设备安全没问题,那才是最骄傲的事。”杜建华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一边说着,一边爽朗地笑着。
  “做好分内事,才无愧于党,无愧于侯月线。”这是杜建华20多年来默默坚持并认真履行的承诺。脱下军装来到沁水,他的心便和这里的山、这里的树、这里的小溪和房屋融在了一起。他穿着深蓝色的工装,踏着橄榄色的步伐。
  站房、变电所、AT所、分区亭、红外线机房、开闭所一间间地巡查,当检查完确认设备状态良好、无安全隐患时,他们万分欣喜。当查出门窗松动、开关不灵时,他们就掏出工具立即处置。当发现漏水、跑水、管路不畅时,他们会停住脚步,拧啊、修啊、换啊……反复试验,确认安全才离开。随着房建改革的不断深入,侯月线集中修、大机捣固作业紧锣密鼓,杜建华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一起走进沁水的13名老兵,有的被调走,有的已退休,剩下的8人紧密团结,拧成一股绳,在远离城市的大山里点燃爱岗敬业的星火。
  他们把铁锹洋镐当成武器,把同事当成兄弟战友,把侯月线当成自己的军营……在这里,我看到了军人精神、军人作风。那工作起来一丝不苟的品质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化作满腔热情,守护着房建设备和运输通道的安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的信念坚如磐石,无懈可击。
  此刻,又一辆运煤巨龙从侯月线呼啸着驶过,一群房建职工远远地望着,他们的目光和沁水的天空一样,无比清澈。
 
 
文稿推送:鲁巍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