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之野黄帝城

  涿鹿是黄帝奠定中华民族根基、开创千古文明的圣地。早在东汉末年就建黄帝祠,后经北魏道武帝、明元帝重修。据《魏土地记》载:“下洛城(今涿鹿县城)东南60里有涿鹿城(今黄帝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汉武帝时,司马迁“北过涿鹿”,在《史记.五帝本记》中留下了“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合符釜山”“邑于涿鹿之阿”等记载。

  远古的河北省涿鹿县桑干河流域一带、草木茂盛、竹林丛生、梅鹿成群、气候宜人,适合耕种和定居,轩辕黄帝选择这里筑城建都,其部落结束了长期的游牧生活。史料记载,黄帝城是东西宽四百五十米至五百米、南北长五百一十米至五百四十米不规整的方形城池。军事考古学家考证,此城是依据行兵布阵的阵法所建。城内外各有四阵,内四阵为“龙虎鸟蛇”是斗法斗智的迷宫,外四阵为“天地风云”是护家的屏障,内外四阵遥相呼应,互连互动,用兵自若。四个土墙相接的角上留有四门,若遇外侵,一面受敌、三面相援、善守善攻。现在西南三面城墙尽管已成残垣断壁,但城郭和门道清晰可辨,城墙墙基厚达十米。

  步入城内、落脚便是碎陶片,地面暴露有大量泥质灰陶和夹砂粗红陶片,纹饰有绳纹、弦纹、网格纹、刻划纹和附加堆纹。器物残片,如陶鼎足、袋状鬲足、豆柄、甑等随处可见,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深邃和岁月的苍凉。

  当年黄帝和炎帝合力与蚩尤打仗苦战三年才力擒蚩尤,黄帝与炎帝大战十年才统一了华夏部落。其间其后轩辕黄帝设官职、举贤能、大治天下;推历数、祭山川鬼神;造弓失、建房屋、做衣服、兴汉字、制乐器、创医药、造舟船、教蚕桑、种五谷、发明指南车等等,使人们逐步走向了文明有序的道路,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

  “看一百年的中国到上海,看一千的中国到北京,看两千的中国到西安,看五千的中国到涿鹿。” 涿鹿之野黄帝城是炎黄子孙的根、是中华文明的源。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