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军
本站通讯员:郑建军
中铁十二局集团

寒山孤行看天下 嫩竹扁担挑大梁 ——小记中铁十二局集团大临铁路三工区8号拌合站站长张洋

寒山孤行看天下 嫩竹扁担挑大梁

——小记中铁十二局集团大临铁路三工区8号拌合站站长张洋

□郑建军 王绍华

  在工程单位做管理的领导都知道,施工便道犹如施工项目的血管,而混凝土拌合站则是这个项目的心脏。拌合站生产不出混凝土,便道不能把混凝土输送到施工地点,项目何能实现产值?没有产值,又何来效益?由此可见,便道、拌合站在施工项目中的作用有多大了。
  中铁十二局集团大临铁路三工区项目领导深深认识到这一点,但在实践中,如何选人,能否挑起这副重担,着实让领导颇费了一番脑筋。2016年6月以前,中铁十二局集团大临铁路三工区8号拌合站在开工后拌合站的历次评比中都是托底,如何扭转8号站的被动局面成了项目领导的老大难问题。在此管理模式下,时任设备管理部副部长的张洋慢慢地进入了领导的视线。

(一)

  张洋,出生于1988年5月,郑州铁路技术学院中专毕业,2008年3月进入中铁十二局集团以来,先后参加了武广客专、贵广高铁、吉图晖高铁、林拉公路和世界海拔最高的318国道米拉山隧道等项目的施工,一直从事着设备管理工作。同时,在岗期间,张洋凭着自己灵活的头脑和认真的学习劲头,努力完成了北京交通大学中专升大专、郑州大学的专升本学历,分别拿到了高级电气设备维修、机电一体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历证书。
  张洋能到8号拌合站,是领导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背上行李卷,张洋就出发了。
  来到8号拌合站才发现,现实跟张洋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由于从4月10日至4月20日持续降雨,遭遇60年一遇的雨水灾害,导致拌合站大院不规则下沉,边坡塌陷,拌合机斜皮带变形,主机基础下沉,水泥灌地基倾斜……转了一圈,张洋脑袋都大了。这还不算,雇请的当地罐车不听招呼,难于管理,勉强生产的混凝土不能及时输送出去。
  夜已深,张洋依然睡不着。他披衣起床,再次巡视了一遍拌合站管区。回到宿舍,铺开了本子……天亮了,8号拌合站的整改方案和罐车队的管理方案也分别出炉了。
  根据批复的拌合站整改方案,张洋带人将下沉的基础陆续挖开,打上混凝土;大院采用双层钢筋混凝土做封水处理;坍塌的边坡实行抗滑桩加固;皮带、螺旋机、水泥罐等变形设备全部重新校正,甚至切割后重新焊接……根据罐车队管理方案,张洋一改小循环、月租的方式,全部采用大循环、以方计量,彻底扭转了罐车队各自为政、安排不动,淘汰了落后懒散的管理模式。
  通过变革的心脏重新有力的跳动了起来。同步还有便道问题,遇到下雨,罐车根本出不去,砂石料也根本进不来,甚至吃饭都成了问题。张洋一边通知菜贩将菜送到山上的村镇街道路口,一边给工人发着烟,派工人走路上去接菜。因为,雨天里,便道上的泥浆有的地方深达一米,四驱皮卡都无能为力;便道冲毁处塌方严重,且大多弯急坡陡,根本无法出行。张洋采用管段分工负责养护和维修,责任到人头,从而使混凝土源源不断,犹如人的血管开始通畅了起来。

(二)

  拌合站运作基本正常后,张洋又发现,当地石渣资源缺乏,料源严重不足,所进石渣全部要靠人工清洗之后才能使用,否则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甚至不合格。人工清洗,费时费力,无形中增很多成本。怎么办?张洋又开始动起了脑筋。他天天在拌合站转,反复在清洗石渣的地方看。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