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奎元
本站通讯员:吕奎元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我写新闻三十年

   时光匆匆,岁月静好。弹指一挥间,我与新闻写作结缘已经三十年。回眸走过的岁月有苦有甜、有得有失,苦尽甘来,付出与回报在一个天平上。
   一个人热爱某一项事业,才能钟情、献身于它。我是1991年走上新闻写作这条路的,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企业的中层干部,都源于写作,是写作为我闯出一片蔚蓝的天。写作要有吃苦精神。我是从农村来的,父母吃苦耐劳,在他们的熏陶下,锤炼了不怕苦和累的性格。我走的这条路不是每个人都能走下去,当初与我一样有写作爱好的同龄人,大多半途而废或打退堂鼓。打基础,厚积薄发需要点点滴滴的沉淀,要耐得住寂寞,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取得很大成绩。从我们那一茬老铁来说,文化普遍低,当兵时初中毕业的占大多数,高中毕业的大概占四分之一,还有一小部分没读过书,文化基础差,自学吧,媳妇何时熬成婆?太难,没有吃苦、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想成就一番事业谈何容易!如果持之以恒、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若干年后化蛹为碟,成为企业有用之才,挑起某一领域的大梁,那是值得骄傲的。在中国铁建系统,我熟悉的几十个同行中,被企业重用为处级以上干部的占三分之一,大多是靠自学成才,他们的成就令许多不学无术者不敢望其项背。我是写作的尝试者、探索者,90年代笔耕不辍,用过的钢笔不少于10支。21世纪初电脑普及,我开始学电脑打字,很快学会了敲击键盘写东西、画表格、制作幻灯片。电脑的应用,写作效率大大提高,也让我从钢笔字繁重的写作劳动中解放出来。那时,一篇新闻稿发几家报社,要抄写几份,500字的稿子至少要20分钟才能写完。发出的稿子都是装进信封里,贴上邮票寄出。平信邮资从8分钱逐渐涨到8角,挂号信从2角邮票涨至1元2角。90年代后期,单位有了传真,多了一个给媒体传递稿件的渠道,有时交给总机班将手稿发传真给报社。现在多好啊,发微信、QQ、电子邮箱,与从前比,天渊之别。
   我写报道的体会是,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这些东西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学习和实践中来,多读书看报,多练笔是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不一定写什么便学什么,范围要广,要博览群书,多阅读报纸杂志,好文章不乏多看几遍,将好的句子和段落写在读书笔记上,从手里过一遍会有收获。我从1978年当兵开始学文化,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书籍和国内出版的许多杂志和报纸,阅读的方法分为精读与粗读,好文章反复看,琢磨文章的语言、布局、主题思想,从中受到一些启发,产生写作灵感或者写作冲动。高手与低手之间的区别,在于认识事物的深度和能力不同,同一个素材交给10个人写,写出的水平各不相同。像人民日报、工人日报记者的文章,水平很高,从标题到内容都值得学习借鉴。而行业报纸则有针对性,像中国铁道建筑报,每周3期报纸,要闻版和二版,刊登的大多是生产经营方面的稿件,却能推陈出新,不落俗套,每个版面的稿子读起来都有新意,不是一个模式,一方面是作者写稿下了一番功夫,另一方面是编辑水平高,能够站在全系统的角度去审视稿件的质量、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写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体裁的稿子,打好腹稿很重要,所谓腹稿便是构思、酝酿,从掌握的素材中选取时效强、有新闻价值的线索,然后通过思考、分析、梳理,确定好标题和主题再动笔。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初稿写出来要反复修改,从标题到内容都要一字一句地推敲。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最能吸引人。我在写稿中,有时为了拟定一个标题,苦思冥想好久,能想出一个标新立异、鲜明生动的标题,确实要费一番功夫。90年代,我常带着稿子去北京的几家报社,与编辑沟通交流,他们对好稿爱不释手,排版时会排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对差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我便在宾馆、招待所进行修改,直到符合刊发标准。
   写新闻稿的水平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像出生的小孩长成大人需要较长的过程一样,没有哪个人刚接触新闻工作便一下写出有分量、有深度的稿子。要靠积累,知识积累、感情积累、生活积累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要么不会写稿,要么写出来的稿子干巴巴的,只有骨头没有血肉。我刚到宣传部时,写得稿子质量不过关,让部长看,看不下去,直接另写一篇,叫干事给看看,提出一堆意见,基本持否定态度。我在反思自己的稿子,与报纸上的同类稿子作对比,找出问题的症结,在下一篇稿子中不犯类似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使我写稿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从消息、通讯到报告文学样样都涉足,从简讯到豆腐块,再到大篇幅的稿子见诸报端,经历了漫长的裂变过程。1993年我在中国铁道建筑报发表36篇,在焦作日报发表46篇,数量和质量在稳步提升。还学会了摄影,多了一门学问,写作与拍照交相辉映。1994年开始,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科技日报等首都报纸发表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多篇,在中国铁道建筑报头版、二版、三版、四版头条,刊出多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获奖的稿子有10多篇。在人民铁道报刊发几十篇稿子,其中2000字以上的大稿有10多篇。
   在写文字稿的同时,从1993年起,我拍摄了大量的新闻图片,累计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国家级报纸和中国摄影报、人民铁道报、四川日报、陕西日报及中国铁道建筑报等多家报刊发表新闻图片上千张。
我爱好新闻写作,写了几十年都不厌倦。写东西是一种乐趣,感受写作时的辛苦,也体会到被媒体采用后的快乐,文章发表多了,在同行中出类拔萃,会有一种成就感。从1991年以来,我获得与新闻有关的奖项60多次,这是单位、媒体对我写作的认可。我没有为此得意洋洋,山外有山,一直保持一颗平常心。
   写新闻很辛苦。我在宣传部的7年间,一年在基层奔波的时间多则半年,少则一两个月,每去一个指挥部、项目部,总要住几天,深入施工现场、职工中采访,将写好的稿子读给所在单位领导和职工听,与事实有出入便马上进行修改,使写出的稿子经得起读者的检验。
   写稿全靠晚上加班,白天要做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我写东西不怕熬夜,周日也照常在办公室写稿。1998年后我不再从事宣传工作,改行干了18年基层和公司工会的办公室工作,依然对写新闻兴趣颇浓,只要有素材、有时间便将本单位发生的新闻写成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企业需要宣传,一些模范人物也需要宣传。企业重视宣传,给个人写作爱好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个人与企业是鱼水关系。写稿是建好事,个人得稿费拿奖励,企业得到宣传,提高知名度,两全其美。干得时间久了,积累了一些经验,我给公司机关和基层单位上过多次新闻写作和摄影课,做了一件有益的事。
   写作不是宣传部、办公室人员的专利,其他岗位人员也可以写稿。我2016年10月份到今年3月,在湖北荆门、江西修水两个项目当书记,干好本质工作与写稿两不误,在公司层面,每半年的新闻报道通报中,所在单位和我个人两次获第一,其余的没出前三名。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和我退休,只写了3个月新闻稿,单位仍然获得第二,我个人第三。这几年,除发表文字稿外,我在数十家网络媒体发布图片2000多张。因为写新闻锻炼了写作能力,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一点成绩,2005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品味人生》,2011年到2014年相继出版了《漂泊人生》《漫话人生》两部散文集,2013年出版了时评集《另眼看世界》,第4本散文随笔集也即将脱稿。
   写作对我而言是一辈子的事,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喜欢将自己的写作心得让年轻人分享,使他们尽快上路,少走弯路,看着他们一点点进步。我的几个徒弟在写作上大有收获,已经成长为项目的办公室主任,有的成为企业中层干部,我心里很高兴。他们比我进步快,路走的顺畅。我走了不少弯路,但14年的铁道兵施工连队、改工后的工程队磨砺是非常必要的,回头看看这条充满艰辛的路,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起涌上心头。
   现在退休了,没任何压力,如今在一个项目做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可以发挥我的特长,写点东西、摄影,这两样现在要保持和发扬下去,以后也不会放弃。
   写作、摄影是我的最爱,我要感谢他们,是他们改变了我的人生。
 
                        中铁十五局集团二公司杭甬项目吕奎元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