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奎元
本站通讯员:吕奎元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雷秀良的厨师人生

  老战友雷秀良在上海临港扩建项目度过了中秋节和国庆节,这是他从内退到正式退休10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生活轨迹,岗位离不开他。他是被企业返聘的厨师,在钟情于厨师岗位大半辈子了。
  雷秀良,共产党员,中等个子,精明干练,说话像“扯面片”,干净利落,有情有趣。炒菜做饭,动作麻利,干干脆脆,色香味俱全,职工们都爱吃。
  他从18岁离开家乡到如今,几十年来都生活在从军营到企业的大家庭里。
  1978年春,雷秀良和无数热血青年一样,胸怀报效祖国、实现个人理想的豪情,踌躇满志地来到大西北,步入铁道兵军营,在二营七连当了个炊事兵 。炊事员,在汽车连、修理连是最差的岗位,可是在施工连队就很吃香了。那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很穷,部队也穷,修建915公里的襄渝铁路、476公里的南疆铁路,还没有挖掘机、铲车、推土机、衬砌台车等现代化的设备,依靠的是人海战,靠官兵的一双手、一副铁肩膀打隧道、架桥铺轨,襄渝铁路3985米的中梁山隧道、南疆铁路3131米长的库鲁塔格隧道,有60多名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比起在桥、隧、路基工地超负荷、超体力、冒着生命危险干活的战士们,施工连队能当上炊事员,那可是仅次于连队的司号员、文书、卫生员、通信员、材料员,好差事呀!
  雷秀良,从山里娃到一名英姿飒爽的炊事兵,角色的蜕变,一下还适应不了。他不是那种遇到困难便退缩、甚至有畏难情绪的人,比起在家种地、砍柴、掏大粪、拉架子车轻松多了。他发誓一定将炒菜、蒸大米、发面做馒头的本领学到手。他很勤快,一刻也闲不住,打扫卫生、打开水这类小活他都包了,有时候还帮老兵洗衣服、叠被子。这么爱劳动且对老兵有理有节的新兵哪能不讨大家喜欢呢?老兵炊事员都愿意将自己的烹饪、擀面条、做馒头包子等基本要领告诉他。他用心领悟老炊事员的每一句话,并积极实践,经过一个多月的勤学苦练,这小子很快掌握了作为一名炊事员具备的各种技能,渐渐融入了炊事班8个人的团队,为200多名官兵提供一日三餐。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时间一长,他喜欢上了炊事员这一行,整天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米面蔬菜打交道。一年后,新兵变老兵,他的厨艺大有长进,烹炸蒸炒样样都在行,尤其是蒸馒头,发面放碱是一门学问,多了,出锅的馒头像黄纸,十分难看,而且吃了对身体有害,碱放少了,蒸出来的馒头酸的难以下咽,吃了酸馒头容易出现胃酸等不适。连队200多号官兵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饭量大的,一顿能吃下一斤面的馒头,对饭菜质量也要求高。雷秀良苦练基本功,不断积累经验,厨师这点活已经驾轻就熟,闭上眼也不会出错。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都有老兵退伍,新兵充实进来。几名老炊事员离开部队返乡,他成了新任炊事员的师傅。
  雷秀良在炊事班这个小天地里干得如鱼得水,厨艺精湛,被团领导看上了,他被调到团部战士伙房做饭,有人夸他饭菜做得好时,他就乐呵呵地笑一笑,自己的劳动得到大家的认可,有一种成就感。
  1984年兵改工,改变了包括他在内的铁道兵17万人的命运。“兵哥哥”变身为筑路工人。机关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精简一批人员,曾经的干部伙房与战士伙房合并为一个食堂,他从机关下到工程队,而工程队的前身便是连队,归去来兮,继续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
  岁月一刻也没有停留。他从一名俊朗青年变成满脸皱纹的老大爷,被人戏称老雷头。世界在变,生活在变,人也在变。可是雷秀良部队时期培育的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他身上一点也没变。他从工程队到医院,再到项目部,几十年如一日。去年夏天他光荣退休,本该过一种悠闲自得、其乐无穷的生活,安享晚年。可是他有娴熟、过硬的炊事技术,邀请他当厨师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想休息根本不可能。360行,行行出状元,有一门好手艺,就像“摇钱树“,终身受益。他被一家饭店高薪聘请,一干就是几年,个人手艺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而且收入很可观。
  改工后的36年来,他先后在多个项目发挥自己的能量。买菜蒸馍,淘米焖饭,烧菜熬汤,雷秀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冬去春来、乐此不疲。
  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去,与所有筑路人一样,远离家乡,远离妻子和孩子,一门心思做饭菜。他变着法调整饭菜花样,既考虑营养均衡,又要照顾到不同地域人群的口味。项目部的职工来自四面八方,口味各不相同,众口难调,他尊重不同地域职工的饮食习惯,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为这事没少动心思,翻看《食谱大全》一书,从中寻找适合职工口味的花色品种,他定期征求职工的意见,在伙食费不超不节的提前下,费尽心思变换饭菜花样,每周总要推出几个新品种。每年的重大节日,项目部职工要聚餐,最忙的当然是炊事班,前两天便开始准备了。做任何事情就怕认真,只要认真去做,没有做不好的。雷秀良做事最讲认真,不想被人挑出毛病。
  2011年,他离开心爱的岗位告老还乡。临行前,他从一只木箱里翻出两套30年前的军装和一套改工初单位发的蓝色工作服,一双眼睛久久地望着,这是他6年军旅和27年筑路生涯的纪念物。他轮番将这些衣服穿在身上,对他太有感情了,他的眼里噙满了泪花。他用过的炒勺和围裙,他深情地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眷恋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谁看了心里都难过。别了,心爱的岗位,别了,朝夕相处的工友们!那几天,他像丢了魂似的,吃饭不香,夜夜失眠,无精打采。
  他离开项目部炊事员岗位,凭他一手好厨艺,一家饭店高薪聘请了他,尽管工作环境不错,但他还是心里有一种失落感,对中国铁建的情结永远无法抹去。
  邯郸公路项目领导邀请他重操旧业。他二话没说,辞掉饭店的工作,像离开母亲怀抱的孩子,又回来了。工地上挖掘机、推土机、铲车、运土车熟悉的轰鸣声,就像牧羊人听到久违的羊叫声一样,感到特别亲切,又能看到梦里千百回的大桥、隧道和钢轨了。2016年春节刚过完,上海虹梅南路高架桥项目经理向他抛去“橄榄枝”,邯郸公路项目刚结束,正愁没地方去,这不是雨中送伞吗?他愉快地接受了邀请,直奔上海,这个项目干两年便圆满画上句号,公司在上海的工程一个接一个,他如鱼得水,在上海320改建项目、上海临港扩建项目,继续当厨师,项目部没亏待他,丰厚的待遇不变,他为员工奉上色香味俱全的饭菜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在同龄的战友中,能够在退休后凭手艺继续挣钱养家,实属少数。
  雷秀良,像一根红皮水柳,插在哪里,便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又像一只蜜蜂,用自己的劳动不停地为他人酿造甜美的生活。

                                           
                                     中铁十五局集团杭甬项目部吕奎元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