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路上的无花果

  周玉明

  无花果,为丝绸路上三大名果之一。其原产地一说是小亚细亚士耳其,一说是阿拉伯半岛南部,公元前14世纪前后引人地中海沿岸诸国。希伯来人喜欢将它晒干,压成饼状,备作常年吃的一种食物。在印度,无花果树是菩提树的一种,是神圣的树。它能在自身的灰烬中复活,不断繁领。

  无花果属浆果树种,果实皮薄无核,肉质松软,味道甘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公元8世纪前后,无花果通过丝绸之路由波斯传入新疆,开始在昆仑山北麓的塔里木绿洲种植。无花果传人西域后唐人称其为“底称实”。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底称实,波斯国称为阿驿,拂林(阿拉伯半岛)称为底珍。树长四五丈,枝叶繁茂。叶有五出,似蓖麻,无花而实。实赤色,类(蓖麻)子。味似干柿,而一月一熟。”

  据说,在阿图什还有七八百年的无花果树,只是拥有它的主人秘不示人,很少有人见过。但和田县拉依喀乡确有一株400多岁的无花果树,绕着走一圈需五、六分钟,每年能结15000多个果子。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