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奎元
本站通讯员:吕奎元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我们的生活今非昔比

    别墅群(摄于湖北荆门某小区)

      我常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年轻人说,70年代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几口人,现在两个人挣工资养活不了一个孩子,日子过得太难,叫苦连天。说这话的年轻人没经历旧时代的生活,所以才说出这种让40、50、60后很惊讶的话。

  我出生于60年,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从我经历过的农村生活与现在对比,到底哪个时代的生活好?年轻人们不妨跟着我的思绪进入80年代之前的中国社会感受一下。

  80年代中期之前,男女青年只要看对人,女孩不看对方家庭条件咋样,有一间瓦房、土坯房、柴草房、或者一孔窑洞,只要将彩礼交齐便可以结婚。但那时的几百元彩礼按现在的物价折算,只有几万元,一个家庭不吃不喝10年也攒不下这点钱。一台蜜蜂牌缝纫机260多元、一辆“凤凰牌”自行车250多元,仅这两样,农村种地的几个劳动力奋斗20年估计才能拥有,而许多家庭根本买不起这几样时尚物件,也照样结婚。那个年代的婚恋观不同,女孩找对象看重的不是物资,没有现在的人这么现实。                                             豪华私宅(摄于湖北荆门碧桂园小区)

      大我11岁的大姐嫁人时,男方家只给送了一件红灯芯绒褂子,彩礼大概是100元。婆家太穷,兄弟4个,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村人。我大姐居住的一间房子除去土炕和一台锅灶,以及简单的生活用具,狭小的空间只能容下三四个人。

  大姐生活的村庄200多口人,当时没有哪一家有自行车。大约1973年,我们村一个叫张顺良的男青年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成为当时临近几个村庄的一大新闻,轰动一时,不亚于现在有人买一架飞机那么稀奇,而村里能买得起脚踩缝纫机的也只有当兵复员后在省城当工人的罗姓人家。去邻村、公社采购生活用品,比如买棉花、棉布、针头线脑缝制衣服,买煤油点灯照明等等都是徒步,往返一趟30里,而且通向外界的是布满石头、高低不平的羊肠小路,一不小心会被石头绊倒摔伤。

  我们公社大部分村民的房屋都是石头墙、瓦木结构的房顶,而住在深山区的一些人家,买不起建房的瓦,房顶则铺一层莜麦秸或者画皮、枯草,一年翻新一次,屋里还漏雨。家里除了一大一小两个锅台和铁锅,有个装全家人衣服的木柜子,有几个陶瓷瓮、陶瓷缸和只够多半年糊口的杂粮,还有农具,再没值钱的东西。家里的被褥破旧不堪,哪一床被子、哪一床褥子都有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许多补丁,跟地图差不多。而用过多年的棉絮,保暖性很差。山区冬春零下20多度,许多人家没有取暖的炉子,在严寒中度过难熬的每一天。70年代以前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义务教育,学生读书只交书费,许多家庭拿不出子女买书的钱。

  我读小学时,记得有一次我们兄弟三个和二姐的书本费一共2.5元,父母东拼西凑只有几角,无奈之下恳请老师给垫付,待卖干柴积攒下钱奉还。这样的例子在70年代不在少数,许多与我同龄的孩子因为上不起学而成了文盲。我1978年当兵时,连队有20多个兵没读过书,有几个当兵前是生产队的放牛蛙,十三四岁便成了家庭的劳动力。我父母没念过书,吃了很多没文化的亏,所以不管家里多穷,都要供我们读书,希望长大后有点出息。所以除弟弟只读了小学,大姐为了我们活下去长年与母亲去山里采野菜没读成书,我和哥哥、二姐都是初中毕业。那年月,村干部不推荐,上不了高中,更没机会上大学。                                         作者小时候和父母、兄弟姐姐居住的房子
  70年代全国只有84所高校,如今却有1200多所,新时代的少男少女们人人有走进高校深造的机会,读不起书的农村孩子所占比例很小。从生活上说,白面大米是每个家庭的主食,这与80年代之前是两重天。个别子女因为父母离婚、死亡等变故导致没钱读书,生活水平下降,靠低保生存,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不足为怪。

  我国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和1972—1974年这两个三年,吃不饱饭是最大的难题。

  贫穷带来的不只是食不果腹,科技和生产力落后,使没有经济收入的农民日子越发困难。国家出售的各种商品,手工制作多,像印刷厂印书刊、报纸都是铅字,人工选字、排版、效率低、成本高,物价自然高。80年代一斤土鸡蛋价格在0.6元—1元之间,现在的价格是15元左右。80年代买一辆凤凰牌轻便自行车260元左右,要花费一个人不吃不喝积累的4个月工资。我在岗时,后期的工资与80年代比涨了250多倍。现在买一辆同款自行车600元左右。

  , 1992年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大量的商品走出国门,换回巨额外汇,国家、企业、个人获得巨大收益。而国内搞活经济的多种利国利民政策,使国家和百姓都富起来了,曾经只有县委书记、县长,团长、政委以上官员才能坐上一辆吉普车,如今高铁、民航、地铁、公路四通八达,谁都可以乘坐。柏油路或混凝土路村村通,便捷的交通,平坦的道路让每个中国人分享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交通的极大改善,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GDP直线飙升,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发展这么快。从交通运输工具来看,小轿车、农用卡车,大货车取代了曾经的手推独轮车、马车、平板车,从低档到高档的私家车凶猛增长,与七八十年代比,有天地之别,以至于全国各城市早、中、晚高峰期交通拥挤、堵塞。在饮食上,如今讲究营养均衡,不吃油腻食物,80年代之前,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幸福的事,碗里的几口菜汤也舍不得倒掉。我当兵前没穿过一个背心、一条裤衩,一年靠没油水甚至没盐的野菜度日的时间占三分之一,穿哥哥姐姐们的破旧衣服,夏天没穿过一双袜子。1978年当兵后,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有大米馒头和肉菜吃,有新衣服新鞋穿。

  再说居住条件,80年代以前,农村哪一家能买得起一套楼房?那是天方夜谭,做梦也不敢去想的事。那些在工厂当工人、干部,在学校当老师,在政府、部队当干部吃“官饭”的人,也买不起一套哪怕是几千元的房子。从乡村到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居住的x大多数是进城的农民。

  从寿命比对,70年代以前的人平均寿命约65岁,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寿命平均75岁多,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条件好了便延长了寿命。                                         二姥娘家的房子(摄于河北阜平面盆村)
       如果说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如从前,生活质量赶不上80年代以前,那是不负责任的。

  新一代的年轻人是从小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大的,他们的三观与老一辈人完全不同,只看现在,不去想过去,甚至不承认有过去那样的生活。没吃过苦,张口吃饭、伸手穿衣,购物、旅游大把花钱是年轻一代的特点。他们的父母买一斤小摊上的菜也要跟菜农讨价还价,省吃俭用,不舍得穿好衣服、吃好的,在子女身上却不吝惜钱,即使割一块身上的肉也毫不犹豫。父母拼命挣钱,吃得万般苦,为的是让子女过上幸福生活。

  当然,一些人的价值观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一部分有钱人摆阔、炫富、豪横,娶媳妇的彩礼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一场婚礼的花费是普通人几辈子都挣不来的。

  当今社会,有一些子女不思进取,不愿学技能,适应社会、挣钱的能力差,不努力奋斗,不被社会接纳,是自己造成的,只要肯干便会生活得很好。

  感恩党,感恩国家,珍惜当下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吧!

                              中铁十五局集团杭甬项目部 吕奎元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