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奎元
本站通讯员:吕奎元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闹饥荒年代

    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重要保障,当今社会,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没有饥荒危机感,在70年代以前人们为没粮饿肚子而愁眉苦脸,那时候谁家有几百斤粮食,那就是当今的千万富翁!

 1959年——1961年是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阶段,由于连年干旱,小河水断流,庄稼被旱死,颗粒不收,国库粮食储量少,只够供应吃商品粮的干部工人,没粮食吃的农民不在少数。我有个老领导老家在重庆丰都,他说活下来全靠大伯家的恩惠,而大伯一个家族18口人全部被饿死,连口棺材都没有,挖个坑就埋了。这段往事记录在他的一本书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那时候的粮食,显得尤为金贵,盗粮案时有发生。
  这三年,全国各地的生产队都成立了大食堂,把家里的锅都交工大炼钢铁,有的地方还砍伐树木炼钢,干一些荒唐的事。我们生产队的食堂由某人一家经营,他家人人吃的肚儿圆,生产队的其他社员却只能每人一顿喝一勺汤度日,父亲两腿浮肿不能走路,好在是山区,有树叶子充饥,虽然面黄肌瘦,却没被饿死。而公社其他生产队有一部分人为了活下去,外出要饭,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临时落脚的家,有的饿死、冻死在讨饭的路上,尸体成为野兽的美食。

  我出生于1960年,正是闹饥荒的年代,家里1956年经历一场洪水灾害,大哥在与母亲逃亡时,一条腿刚跨出门槛就被倒塌的房屋活活砸死,家里的粮食被泥石吞没。没一点家底,在大食堂年代,日子很难过,因此我出生时,没一口奶吃,靠地窖里的一点土豆维持生命,所以从母亲怀孕到我出生,再到生长阶段,忍受着饥饿,先天不足,基础不牢,能活下来,还没残疾,已经是万幸了。

  对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经历,40、50后体验的最深刻,而60后,特别是我这个年龄的人,才出生不久,不会有记忆,有关这段历史,长大后听父母和长辈讲述过许多,许多悲惨的故事,至今都能将其中一部分说得有头有尾。根据民间流传的数据,3000万人被饥荒夺去生命,这段悲惨的历史成为几代人难以释怀的痛。


   中铁十五局集团杭甬项目部 吕奎元

为您推荐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谭帅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王玉霞、陈恒斯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