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飘飘话“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又是一年端午至,熟悉的粽香,悠悠飘来,在我心头萦绕,勾起无尽的思绪。

  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是充满浓浓的烟火气息。虽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新疆条件较为艰苦,但每年端午节那天,都能吃上妈妈包的粽子。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是心头暖暖的。

  糯米、红枣、红小豆是包粽子的经典食材。即便是物资匮乏,妈妈总会想方设法买些回来。包裹食材的芦苇叶倒是随处可见,只要你不吝啬体力,只消多半天的时间,便能摘回满满一筐。

  焦急和期盼的混杂便是等待的过程。看着院子里妈妈清洗晾晒的芦苇叶,嗅着芦苇的清香,想要吃上粽子的心情越发迫不及待,恨不得把墙上的日历撕到端午那天。

  那时候,端午节还没有放假一说。当天的课程对我这样的“馋猫”简直就是煎熬,虽然看似认真听讲的样子,但心早已飞到家中,想象着热气腾腾粽子的香糯,情不自禁咽下口水。

  在“折磨”中终于等到放学铃声响起,老师“下课”两个字刚出口,我已冲出教室,毫不在意身后老师“愤怒”的目光,这一刻想的只有香甜美味的粽子。

  不出所料,刚进门满屋粽香扑鼻而来。在妈妈怜爱的目光里狼吞虎咽的吃着盼望了多日的粽子,和我相比哥哥姐姐就斯文很多。或许他们和爸妈一样,把家里最好的留给我,可我当时没有想到这些,每每想起就觉得那时的我好像有些自私啊!

  八十年代初,因父母工作的变动,家搬到了克拉玛依白碱滩。随着改革开放,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商场里琳琅满目的物品已基本满足百姓日常需求,包粽子的食材也和其他物资一样随处可见了,但人们对端午的情怀却丝毫未减,反而愈发浓烈。

  提起粽子,必须说下端午节的起源,关于端午起源有很多说法,流传较为广泛的是关于屈原的传说。大约在公元前278年左右,爱国诗人屈原因政治斗争被贬谪到了湖北的汨罗江边。为了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他投江自尽。当地的百姓非常爱戴屈原,为了防止鱼虾吃掉他的尸体,把粽子投放江中,并划船下水,敲鼓击打水面,以驱赶鱼虾。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划龙舟是为了模拟救援屈原的船只,吃粽子则是为了纪念百姓投放粽子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除了划龙舟和吃粽子外,还有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踏青等其他习俗和活动。这些活动都与人们祈求平安、驱邪避凶、庆祝丰收等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即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都会竭尽所能将习俗延续,如今更更是将其提升到了一定高度。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现在的端午节,在沿袭赛龙舟、祭祖等传统习俗的同时,人们还采取家庭聚会、外出旅游等多种方式度过,和以往相比更具时代气息,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今天生活的美好。

  如今,粽子也早已不再是稀缺品,但它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依旧是端午当天餐桌上的主角。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裹的食材也变得丰富多彩,火腿粽子、海鲜粽子,甜粽子、咸粽子,品种多样、数不胜数。

  端午的变化,是祖国发展变化的写照。如今的日子与过去相比可谓翻天覆地。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这是值得每一名中华儿女骄傲的。

  又到了端午时节,祝你端午安康!祝愿我的伟大祖国时时安康!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