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兴隆塔的故事

兖州兴隆塔的传说
杜晓言 

      在古老的兖州大地上,兴隆塔宛如一位沉默而坚韧的历史见证者,静静矗立了千年,它的身上镌刻着战争岁月里难以磨灭的痕迹。
兖州兴隆塔/杜晓言摄影

    兖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兴隆塔始建于隋代,在当时相对和平繁荣的时期开始孕育它的宏伟身姿。然而,到了唐宋时期,战争的阴云不时笼罩着这片土地。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兖州处于各方势力的角逐范围之内。一支叛军为了攻占兖州城,将  兴隆塔下的这片区域当作了重要的战略据点争夺地。叛军们围绕着兴隆塔所在的区域安营扎寨,他们把兴隆塔视为一种象征,认为占领此地将有助于提升士气并且威慑城中守军。当时的兖州城守军则依托兴隆塔周围的地形进行顽强抵抗。他们在塔下的树林和丘陵间设置陷阱、暗哨。
    战斗异常激烈,箭矢在兴隆塔的塔身上划过一道道痕迹。叛军多次发动冲锋,试图靠近兴隆塔进而攻破兖州城的南门。守军则利用兴隆塔作为掩护,从侧面出击。有一次,叛军趁着夜色悄悄摸到兴隆塔附近,但是被守军提前布置在塔周的烽火台发现。烽火台上燃起熊熊大火,照亮了夜空,守  军从四面八方杀出,叛军大乱,在慌乱中不少人撞到兴隆塔的塔基上受伤。
     到了宋代,金兵南下。兖州再次面临战争的考验。金兵的铁骑如潮水般涌来,兖州城的防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兴隆塔所在的区域成为了战争的前沿地带。金兵企图通过摧毁兴隆塔来打击兖州城百姓和守军的意志。他们用投石机向兴隆塔发射巨石,有几块巨石击中了兴隆塔的低层塔身,砸出了一些缺口。然而,兴隆塔依然屹立不倒。
     兖州的百姓们也把兴隆塔当作精神的寄托。在战争期间,许多人躲在兴隆塔附近的寺庙里避难。寺庙中的僧人一边照顾百姓,一边协助守军传递情报。一些勇敢的百姓甚至自发组织起来,在兴隆塔周围设置简易的防御工事,与金兵展开周旋。
      尽管历经战争的磨难,兴隆塔却始终没有被彻底摧毁。它像一位坚强的老者,在战火纷飞中坚守着兖州大地的文化和信仰。战争结束后,兴隆塔又成为了人们重建家园、恢复生机的象征。人们怀着崇敬和感激之情对兴隆塔进行修缮,让它在和平的岁月里继续见证兖州的繁荣与发展,而它身上那些战争留下的痕迹,则成为了永远的历史记忆,诉说着往昔岁月的沧桑与坚韧。

杜效言(杜晓言),军旅诗词、散文作家,新闻工作者,腾讯音乐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铁路工程建设网通讯员。传略收入《郓城名人大词典》《词曲中国艺术人才库》等。1962年11月山东郓城生人。现定居济宁市。1981年10月参加铁道兵,1984年1月随铁道兵集体兵转工。迄今在央视、省市级电视台演唱作词歌曲20余首。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歌词500余首。多首作词歌曲在社会广泛流传,获改编并获奖。著有多部歌词集。
为您推荐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李丹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陈恒斯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郑建军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杜晓言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张聪聪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郑建军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