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兴勇
本站通讯员:鲁兴勇
中铁十五局二公司

人品与文品

—— ——鲁兴勇散文选登(27)


 
       人有人品,文亦有文品。品字从三口,本义是指众多人口。品字用作动词时,含有辨别、分析、感悟的含意;作单位词用,则有等级、数量的含义。《说文》中解:“品,众庶也,从三口”。“人品”则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的道德境界、世界观、人生观和人格魅力;二是指人的文化水准、个性特征和长相外貌。而“文品”则是读者对文艺作品思想风格和文化品味的判别。
  读到一篇好文章,我们往往不只满足于其知识的渊博和丰富的文辞,更为敬佩和看重的是文章所承载的思想与文品。当在夜静中细品李白诗时,能从盎然诗意中看到古人那种特有的人文精神,能品味到社会与自然,人生与人品的融合,能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比诗更高的感悟,遥感到诗人的人品与风骨。也只有当文品与人品同辉时,才能真正体现出文与人的价值和魅力。
  南宋时秦桧和明朝的严嵩,都是当朝才学很高的人,并都写有不少好诗文,因其都是奸臣,因人品而毁掉了文品。常言说得好“不怕没有好文品,就怕没有好人品。”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品的外在表现,在行文中所使用言词的力度和精神气势是离不开作者思想印记的,从中我们能领悟到人品与文化、人品与情感及至与生命的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不仅看你写的文章,更要看你在文章中“写了谁、依靠谁、为了谁”,不仅要品作品,更要品人品。
  俗语云:“文如其人”,是说人品与文品有一定的关联。其实,人品与文品既有形也无形,有形的是端庄秀美的言辞,无形的是隐含于字里行间中的昂然正气。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今年可以说是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文化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又在九次文代会和八次作代会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唤,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愿。”这就足以让广大文化人兴奋与鼓舞了,在历史的前行中,我们能遇合上这样一个难得的节点,还不够荣幸吗!
  目前,正值“走、转、改”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之际,我们只有带着思考走基层,怀着真情转文风,迎着困难改作风,才能写出合乎时代的好作品来。“时势造英雄,盛世出精品”,时代发展了,条件改善了,但产生好文章的“土壤”没有变,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方法不会变。人品与文品,都是从社会实践中提炼出的人文精神,都离不开社会进步留下的印记。如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还在鼓舞着我们;范长江冒着敌人的炮火深入采访,只为实现“用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对过往历史的凝视和回望,让我们更加敬佩与怀念老一辈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
  “纸上春秋,见证时代步伐;笔底波澜,推动社会发展。”其实,这次“走、转、改”活动的真实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解决人品与文品的问题。古人提倡的“文以载道”,在现代社会则仍然有用,作为文化人首先要无愧于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更要用良好的人品和文品来引导社会舆论,担当起“文以载道”的神圣使命

(本文发于2011年的中国文明网)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