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海上制梁完成

党史上的今天】

1988年9月7日,我国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9月6日,由铁四院设计、中铁十一局承建的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最后一孔移动模架现浇梁顺利浇筑,标志着国内时速350公里高铁最大跨度移动模架完成海上制梁任务。
                            9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湄洲湾跨海大桥途径莆田市和泉州市,全长14.7 公里,其中海域施工长度约10.8公里,是福厦铁路中最长的海域施工区段。大桥主桥采用(96.8+180+96.8)米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跨越湄洲湾规划3000吨级主航道,有效解决了曲线上大跨度跨越航道的轨温调节器设置问题。主塔采用双柱式桥塔,桥面以上塔高30米,在墩塔梁固结处桥塔分离为两个独立塔柱,呈倒Y形。

该桥除连续梁外全部采用40.6米箱梁设计,是福厦高铁唯一一座采用40.6米箱梁的大桥。40.6米箱梁相较于传统32米箱梁,占地面积减少20%,既增加了通航能力,又减轻了潮水对桥墩的冲击力,提高了跨海大桥的安全性。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实现跨度从32米到40米简支梁的规模化工程应用,是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的重大提升和突破。

       移动模架开模走行

       移动模架过孔施工

由于湄洲湾海域风大浪急、潮汐明显,浇筑的高标号混凝土塌落度小,浇筑难度高,40.6米箱梁更需要连续浇筑一次成型,重达1000吨的箱梁对施工设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此,项目部采用了上行式移动模架进行施工,较传统的下行式移动模架,机械化程度更高,既可实现箱梁内、外模板的整体滑移、精准定位,也可实现连续循环作业,满足技术、经济、结构和运行稳定性、施工方便性等各方面的要求。同时,单孔施工周期快、节省劳动力、劳动强度低,不受桥下场地限制,大大减少了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0.6米大跨度移动模架现浇梁首次在高铁施工中应用,尚无可借鉴的施工经验。自2019年6月首孔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以来,中铁十一局建设者结合海域施工特点,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克服了沿海地区台风多、昼夜温差大等不利条件,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每孔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仅用20天,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目前,湄洲湾跨海大桥已完成专利申报56项,6项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为今后大跨度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建设中的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

福厦高铁全长277.42公里,是东南沿海高速铁路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线路北起福州市,途经莆田、泉州至厦门、漳州,全线共设7座车站。建成通车后,福州至厦门行车时间将缩短至1个小时以内,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对于促进东南沿海城市群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铁建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