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有感

  乌鲁木齐讯(通讯员 张倬)英雄梦与生俱来,无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战争英雄和帝王将相,还是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构造的救世者与隐士高人,甚至于语文教材里放浪不羁的诗人游侠,皆是我童年时期心中的大侠形象。这些楷模名扬四海,大多聪慧机警,或是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却鲜少有公认的“愚钝蠢笨”,可谓应证了成功学说确实有一定的经验可取。

  这种以“主角光环”为支撑的剧情逐渐变得索然无味,直到初中时偶然陪爸妈看了一集86版《射雕英雄传》,看见主人公郭靖后,终于眼前一亮。

  相比于金庸先生笔下的其他男主,郭靖作为主人公的光环感显得略低。说到张无忌,都会想到骄傲又重情的赵敏,怯懦却心狠手辣的周芷若,还有楚楚可人的小昭,也忘不了张无忌机缘巧合下练就的绝世武功“乾坤大挪移”和”九阳神功”;说到乔峰,都会谈及他离奇的身世,遭人陷害的悲惨遭遇,以及他与段誉、虚竹淳厚的兄弟情谊。可郭靖不一样,单说在《射雕英雄传》里,他没有丰富的感情线,也不将重点放在儿女情怀上,甚至连武功也并不是习得最上乘的,他有的好像只有纯真与刻苦,却能成为金庸先生笔下当之无愧的“侠之集大成者”。

  直到细细读完整本小说,我才明白金庸先生为什么会将郭靖塑造成为这种形象。这本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背景是严格按照宋末元初时期的史实而作。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在武功之外的成长,才是故事真正打动人心的内核。最初,生活在蒙古的郭靖只有和托雷,华筝等人的友情。作为一个孩子,并无什么家国的观念,只知道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讲义气。之后,当被师傅们和母亲告知了自己的身世,背负了复仇的重任。随着历史的发展,宋金交兵,蒙宋交兵,从此有了家国天下的观念他代表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类爱国,有大无畏精神的英雄,上升到精神的顶峰境界,一个无我的境界。这本书不论是文字功底、人物魅力,还是故事情节,都让我再次向金庸先生投以我在阅读感受中最崇高的敬意。

  人民日报曾评金庸先生作品“思想饱满,通俗而不媚俗”,我想这是对金庸先生最大的肯定,也是对《射雕英雄传》这本书最贴合的概括。金庸小说里的江湖世界其实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他对于正和邪、英雄和罪人,显然有自己的答案。在《射雕英雄传》将要收尾时,郭靖说:“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这一富有深度的思想,通过武侠小说这种远离现实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无辜。重侠不重武,武不是目的,侠才是,武是手段,侠是目的,以武完成侠的目的,才是真正的金庸武侠。

  英雄梦终将回到现实,没有能制霸天下的兵法“武穆遗书”,也没有能避世而居的“桃花岛”,有的只是现实生活中的泡沫式快乐和琐碎不断的烦恼。我们无法像郭靖那样学会“降龙十八掌”,一击击碎坎坷困难,却能学习他身上单纯刚直,重孝义、勤奋、爱国的品德。虽不能在一夕之间成为国之栋梁,却也能在长久的平凡生活中不忘初心、保持热情。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