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十八号线铺轨创造“三最”奇迹

  继4月10日短轨贯通后,广州地铁十八号线首通段工程建设再迎来重大节点。4月20日上午,在龙潭至磨碟沙区间隧道里,随着轨道焊机最后一个接头焊接完成,实现广州地铁十八号线首通段(万顷沙至冼村)全线长轨贯通。创造了我国地铁建设周期最短、建成线路最长、开通时速最快的奇迹,轨道贯通为后续供电、通信、信号系统及区间机电全面开展安装和调试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

  广州地铁十八号线正线全长61.3公里,全为地下线。起于南沙区万顷沙站,止于天河区广州东站,首期开通万顷沙站至冼村站58.3公里。全线设车站9座和陇枕停车场、万顷沙车辆段,是目前我国首条建设周期最短、一次建成线路最长、开通时速为160公里的最快城市地铁线。

  承担广州地铁十八号线铺轨施工任务的十一局三公司,自2020年7月10日开铺以来,他们把“铺设高品质的轨道,创造全国最快速度,服务于大湾区发展”作为目标,按照业主和总承包部的节点工期要求,多措并举,克服了任务重、工期紧、点多线长、高度分散、道床转换复杂、新型专利技术应用等一系列施工难题,确保轨道工程施工有序、安全、优质、稳步推进。在2021年3月7日的番禺广场到横番3号风井试车段电客车逐级提速试车中,达到了时速176公里的国内地铁运行最高速度,轨道动态几何状态均值(TQI值)3.25,经专家评定达到优良等级,3月31日十八号线试车线及陇枕停车顺利完成“三权”移交。

  为确保轨道施工质量,项目积极创新应用工艺工法,使用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系统,具有参振质量大、预制浮置板、隔振器刚度及阻尼可调、纵向及横向限位、中置式可更换剪力铰、多级过渡、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及多重安全保障措施等特点。还应用了双块式轨枕整体道床和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双块式轨枕采用钢桁架连接,保证了轨枕与现浇混凝土道床之间的有效结合,可减小隧道净空,节省投资,并且可大幅度地减少维修工作量和维修成本,综合经济效益较好。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将凸台垫板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对水沟设置、减振垫设置方式等进行多项优化及创新,并提高了工厂化施工工作量占比,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了施工效率。此外,还使用了减振垫预制板道床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并采用轮胎式罐车浇筑砼,既方便快捷,又能确保砼质量,提高浇筑效率。

  为保障施工安全,项目综合应用信息化系统,在隧道内施工现场引入了人员定位、车辆定位、语音通讯等多个技术先进的管理系统,并用BIM信息管理平台,为轨行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驾护航。

  根据现场安全管理要求,项目完成了与BIM平台数据接口,实现了人员、组织机构、工点等信息的统一,确保请销点子系统正确运行,并为轨行区门禁管制系统的实施作好了技术准备。同时,继续扩展系统数据与其它信息化系统接口,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研发了砼供应子系统、安全教育视听子系统、简易会议系统、电子防护牌、移动摄像机系统、机车制控系统等新系统。

  据了解,轨道机车管理是轨行区安全防护的关键环节,项目部在原有车载系统的基础上,引进了机车制控系统,对机车的行车速度、临近防区防护、行车范围限制、机车临近防护等提供了有效的物理制控手段,大力提升了机车管控水平。通过工程车运营轨迹图,技术人员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施工作业时间和工效的记录和分析。此外,施工现场还利用轨行区门禁授权管理与请点关联,实现准入人员的动态管理。

  为加快进轨道施工进度,项目根据受疫情影响,隧道贯通时间比原定时间有所推迟,铺轨场地移交普遍滞后等情况,中铁十一局广州地铁项目部成立了协调保障组,加强与业主和土建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尽快提供铺轨场地,为铺轨施工创造条件。三公司项目部主动出击,担当作为,调集了1000多名管理人员和3000多名施工人员,在原计划14个机械化铺轨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盾构井,增设8个人工散铺基地,投入25台混凝土运输车、52台轨道车、110多台铺轨机、10台焊轨机,多班组倒班轮流施工,做到人歇工不停,确保轨道工期。今年春节期间,三公司项目部在20个铺轨基地,组织了3400多人做到节日不停歇坚持施工,先后创造了日铺轨进度两公里的纪录,确保了“轨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