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兵城红都 展现铁军风采 ——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纪实

  天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一座“筑一城而控八方”的年轻城市,这里是塔里木河起源地,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是三五九旅精神的传承地。由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承建的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就坐落在这座南疆重镇——第一师阿拉尔市。

  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和兵团向南发展不断深入推进,第一师阿拉尔市着力打造“国家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成功中标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其中四公司承担建设6个单体,总建筑面积3.8万余平米,总造价约1.2亿元。

主动作为奠定施工基础

  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选址原为一片葡萄种植园,葡萄架、水泥墩成为了项目正常开工的拦路虎。在机械设备、劳务工人尚未进场的情况下,项目部不等不靠,领导班子主动带领职工进场进行清表工作,自己动手拆除废弃的葡萄架,将支架的水泥墩搬搬运至施工区域之外统一堆放,又在当地找到装载机将废弃的葡萄架和水泥墩进行外运,为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极端天气影响施工生产

  自3月22日开工以来,项目管理团队就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用短短半年时间完成建设任务。由于阿拉尔市地处沙漠边缘,每年3月至8月就面临剧烈的沙尘暴,漫天黄沙导致能见度极低,塔吊和施工机械都无法作业。同时,在这个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的地方,还出现了极端降雨天气,一场雨的雨量就达到往年一年的降水量,沙漠变成了一片汪洋。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对工期造成影响,高达40多度的气温,对全体参建职工也是巨大的考验。

全员上阵确保节点目标

  为了降低极端天气对工期造成的影响,项目部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保,实行全员现场盯控,24小时施工不停歇,确保施工组织满足工期要求。项目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余华带头冲锋在前,吃住都在工地,短短几个月就成了又黑又瘦的“黑人”;党支部副书记杨洋既是项目部所有人的“后勤主任”,也是现场盯控的一把好手,哪里需要人手他就出现在哪里;为了确保6号楼室内装修按期完成,副经理杨潘在施工现场连续鏖战50个小时,嗓子哑了也丝毫没有影响他指挥工人,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差点让人认不出来;为了解决丰富的地下盐碱水对基础的影响,总工刘文玺组织技术人员在现场反复实验,最终确定了先用鹅卵石铺底,再用夹砂石换填的技术方案,保证主体建筑按期施工;“老陈”是项目部年轻职工对陈亮的昵称,他轻伤不下火线,腿上的伤丝毫不影响他在现场转运物料、盯控施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着年轻的建设者投入到大干高潮中去。

  由于大部分物资需要从疆外采购运输,路途遥远。为了确保物资及时进场,项目物资部的李仁杰和杨俊华就直接和货运司机取得联系,随时解决他们在运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也从未因物资问题导致现场停工。

  面对劳务工人短缺,疆外劳务人员因疫情防控政策不能及时到场的问题,项目部一方面积极吸纳当地维吾尔族群众加入劳务队伍,一方面组织职工在现场进行混凝土装卸、物料转运等工作,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的同时,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300余个工作岗位。半年来,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项目管理团队吃住在工地,抢晴天、拼雨天,战高温、斗酷暑,用“白加黑”和“五加二”顺利兑现了节点目标。

  9月中旬,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即将迎来它的第一批新生,而我们的建设者依然奋战在施工一线,确保为新生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是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开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高等教育新格局,实现“大学城服务南疆兵团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学校占地1069亩,总建筑面积13.3万平米,建成后将成为拥有纺织服装类、装备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商贸物流类、航空运输类6个专业群,25个专业的西北地区高素质人才培训培养基地、高水平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和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基地,为阿拉尔市打造欧亚教科文交流中心提供强劲动力。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