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树的执着

—— 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和若铁路项目部党支部纪实

  铁流开天地,丹心映党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边,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边,有一支战风沙、斗酷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用同胞情,兄弟爱,眼含泪水,用最快的速度将一条蜿蜒的长龙绘在了绵绵的盐碱沙地里,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中!

  2019年7月,一位名叫白羽彤的女大学生从西宁乘坐火车,历时28个小时,来到了令她神往的且末,当她走在驻地的小道上,被八级大风吹得摇摆不定时,当她看到车子在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狂风怒吼的沙尘暴里寸步难行时,她怀疑自己是否来错了地方。但当她看到前方驻地张贴的“不畏艰险 勇攀高峰”和院子里飘扬的五星红旗和中国铁建旗帜时,她的目光慢慢变得坚韧:对!这里就是我即将投入战斗的地方!

  白羽彤,这位毕业于青海大学的女孩,就是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和若铁路项目部的一名员工。在她之前和之后,有千百名背着简单行囊的铁路建设者,从全国各地出发,来到了这个神秘而又陌生的地方。

  和若铁路项目部坐落在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且末,这里曾是古三十六国之一,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驿站,这里不仅有历史久远的车臣阔协海尔,扎滚鲁克、来利勤克恰勒玛旦村等一批古城和扎滚鲁克出土的“楼兰美女”等古代灿烂文化。还有着海拔7233米的木孜塔格峰,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夏季这里最高气温可达44℃,沙层表面温度高达73℃,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5℃,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昼夜温差极大,故被称为“死亡之海”。

  沙尘暴是这里的常客,漫天黄沙是这里的标配。千百年来,他像一个捣蛋鬼一样用狂风暴沙尽显着自己的不羁。一年有一半的时间且末都在刮着风。白天,大风来袭时,人只能蹲在地上保持稳定,晚上当强风到来时,漆黑的夜里只听见沙子攻击彩钢房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和恐怖的呼啸声。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和若项目部的党员干部职工住在荒凉的小院里,在这里扎了根。他们像这里随处可见的梭梭树一样普通而不平凡,用他们的坚守和忠诚,谱写了一曲无愧于党的事业、铁军称号的时代强音。

  时刻胸戴党徽,有着典型西北汉子粗狂特征的赵锋是项目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也是项目部同志们口中心中的“带头大哥”。

  自打赵锋来到工地后,这里就成了他的家。他大大小小、里里外外、事无巨细,凡是和项目有关的事情,都装在心里。为了建点,他四处奔波,为同志们建了一个温馨的家;为了工程,他跑断了腿、熬红了眼,保证了安全,抓出了质量,追回了工期。他的头脑中始终坚持着“高标准”,心中始终装着“诚信守恒”,不负企业重托,干好这个工程是他的信念,是他的初心使命。

  2020年4月20日,一场争分夺秒的攻坚战打响了。受疫情影响,工期严重滞后,为了确保顺利铺架不挡道,赵锋决定用一切办法抢回工期,为此他定下“大干60天完成主体工程”的军令状。然而,当时路基还有70%没开荒,37座桥涵只完成了3座,96根桩基(共941根)、175座承台(共204座)、200座墩台(共204座)还没有开始动工。

  命令已下,不可改变。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

  每个人心中都是悬着的,大家总是忍不住看向带头大哥赵锋。但这位带头大哥、老党员总是一副风轻云淡运筹帷幄的样子,给了所有在工期攻坚战中的人一颗定心丸。然而没人知道他心里对于不辱使命的压力,那是一种使命必达的决心。更没人知道,他心里有着许多的苦楚和愧疚:父亲久病,当儿子的不仅不能尽孝,还一年到头见不到一次面。

  在沙漠中,在芦苇荡,在盐碱地,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成为困难和问题的“克星”。

  12月23日,正在现场攻坚的赵锋接到噩耗,父亲去世了。恐慌和悲痛瞬间侵袭了这个西北汉子的心。

  “生不能临别话几句,死要扶一扶你七尺棺。”挂了电话的赵锋交代完现场立马回乡奔丧。然而父亲头七未过,他又返回工地,“这里太需要我了,”眼圈发黑,眼睛发红的赵锋克制住了,“这辈子是我欠了父母妻儿。”

  “工期就是集结号。不光是我,我们这里的每位党员职工都是战士。”赵锋说,这是一支年轻有干劲的队伍,每一名党员都带头冲锋,每一位职工都勇往直前,为了抢工期大家连续日夜作战两个多月,全员实行现场包保制,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在想办法高标准、高质量抢工期抢进度,这不仅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的使命。”

  刚到而立之年的项目党支部副书记舒鹏是个身高183cm的“小哥哥”,因工期紧张,他的婚期一拖再拖。因为年纪相仿,性情温和,兄弟们都很喜欢找他谈心,他是大家的知心朋友。作为党支部副书记,他时时将兄弟们放在心中,随时关注着大家的状态,为大家排忧解难。每天他都在要去现场看一遍,给职工兄弟和农民工兄弟送绿豆汤和矿泉水,为奋斗在一线的兄弟们送去了清凉,温暖了心房。

  共产党员冯保卫是项目部的副经理兼总工,风沙路基的复杂工艺和松软的盐碱地施工都需要他的指导。有时夜里一个电话,他就要立刻赶过去,随叫随到。自从来到和若,他一天十几个小时都花在工程上,心里装的都是工地上的事情。漫天的黄沙和喷涌的地下水是施工中的两个“捣蛋鬼”,也是他的死敌。“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冯保卫笑着打趣。

  “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80后的共产党员、项目副总工杨宝强主动请缨到和若项目部参加战斗,从此因为时差和忙碌,从工地回来往往已经夜里一点多,几个月都见不到自己的双胞胎儿子一次。妻子在家不仅要照顾正是淘气时候的两个儿子,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指望不上身在工地的丈夫。儿子的同学更是以为他们没有爸爸。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六一儿童节,中午吃饭时,听着手机里3岁儿子稚嫩的声音,许志俊终于绷不住了,平复心情后他给儿子发了一条语音:“爸爸在修铁路呢,过一段时间就回去看你,你在家要乖乖听话。”至于过一段时间是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且末特大桥正是大干的关键时刻,他不能走。作为一名刚被组织接收不久的新党员,许志俊时刻冲在前头,吃睡都在现场,时刻盯控。在各种机械的轰鸣中,他的手机接个不停。他说,已经想不起来这几天睡了几个小时,但是“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干好这座桥,再累也值得。”

  在这场攻坚战中,所有的同志都非常辛苦,近两个月来,所有人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但更没有一个人退缩。正是这些党员的率先垂范,项目部全体职工斗志昂扬,纷纷奋勇直追,而全员包保更是开启了你追我赶的模式。全体职工不分昼夜的守在现场,每个人都在为着保质保量抢进度而拼搏,掀起了一轮抢工热潮。大家每天见面聊天都是一场“谍战大戏”,互相过招打听对方的进度,落后的人第二天不吃不喝也要把进度赶上来。有时候大家还会为了一车混凝土谁先用而“吵起来”,现场一片火热。

  47岁的刘景伟在项目里面已经算是“大叔”,因为停不下来的忙碌身影,人送外号“坐不住”。他总是抢着干最苦最累的活,哪里最忙哪里就能找到他的身影。“工地是我第二个家,家里的事我必须出力,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80后郭天玉已经有着近20年的工地试验室管理经验和试验检测经验,“科学严谨、务实求真”是他的座右铭。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 过硬的试验技能,他拿下了公司2019年“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试验员职业技能比赛一等奖,而他带的“和若试验天团”则拿下团队一等奖。大干期间,为了配合工程进度,他不分日夜的穿梭在工地的每个工点,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守牢工程实体质量源头的第一关。

  97年的梁向明还是一名实习生,他负责的是沙漠里面的一段风沙路基和3座涵洞。瘦小的他在与风沙的搏斗中从一名“奶油小生”蜕变成一名独当一面的实力派。风沙的肆虐,蚊虫的叮咬让他身上到处都是伤疤,就是这样他坚持了下来。在他的艰苦努力下,他管段的进度一直直追向前。有人问他像他这样的年纪,还是父母的宝宝,为什么要到这么艰苦的地方不要命的干,他腼腆的抓抓头,“大家都在拼命,我也要在工地上尽心尽力!”而被问及上次什么时候给父母通话时,他有点失神,随后又腼腆的笑了笑,“记不清了。”

  而像梁向明这样的小伙子项目部还有十几个。比如技术带头人李亚军、现场技术员陈晓博、田鑫、陈彦强、柳旭辉......等等等等。他们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奋斗的汗水谱写青春的赞歌。这些技术人员不惧风沙,不畏困苦,烈日炙烤的黝黑和红斑脱皮是他们的“勋章”,他们全都扑在现场全力以赴为进度拼命,通宵达旦都是常态,凌晨一点之前他们从未入睡过。

  入党积极分子赵建平,他爱护机械就像爱护自己的心爱之物一样,说起机械来如数家珍。因为长期蹲在现场调控机械没空去打理,他的头发已经长的快可以扎起来小辫子,大家亲切的叫他“赵公子”。当问他苦不苦时,这位小伙露出了大白牙:“苦是苦点,但是苦也得干,习惯了!我不怕苦!”

  “年青人吃点苦没什么,既然领导把工作交给了我,我就要把它干好。”这是项目部所有年青人的心声。

  如果说这些人是风沙中的勇士,是无畏的胡杨,是坚韧的梭梭树,那么项目部的女同志就是勇敢而又热烈的红柳,是工地上的花木兰,顽强地与艰苦的生存环境抗争,永不放弃。

  金玉娇是兰州交通大学毕业的工地花木兰代表,男人能干的她能干,男人不能干的她也能干。放线、看图纸、算量,没有她不会的,安全帽、图纸和尺子是她的三样宝贝。在工地上,她严格按照质量要求严格把关,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保证施工质量分毫不差。晚上睡前,她同其他技术员一样将写好的施工日志上传后再休息。她用实力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谁说女子不如男》。

  陈亚丽是综合办公室的女同志,爱人贠磊也在和若项目,但两人每天驻地现场到处跑,几天见不到面都是常事。他们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才3岁多,但是因为工作极其繁忙,他们无法将孩子放在身边,只能将孩子放在老家天水,每次听到孩子哭喊着要爸爸妈妈,陈亚丽的心都要碎了。但她从未想过要放弃,干起工作来仍是雷厉风行,废寝忘食。

  同样的工地夫妻还有李锦绣和杨俊华,这对新婚夫妇正是新婚燕尔,他们之间最大的浪漫就是沙海看芦苇荡。折一枝红柳装点房间就是最大的甜蜜。

  白羽彤是项目计划部的部员,而她的恋人则是工程部的技术员郑永旺,他们约好等项目不再忙碌就去领证。每一颗刮过和若的沙子都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你别看我这里艰苦,但是我这里的每个人都是英雄好汉,是风沙中的勇士,是工地的花木兰,拎出去都是独挡一面的将帅之才!”面对着这些朝气而又坚毅的面孔,赵锋既感动又自豪。

  沙子有腿,跑起来比人快。这里不仅挑战人类的生理极限,也在挑战铁路建设的极限。沙漠工作的艰辛,风沙中奋斗的困苦,都深深煎熬着和若党支部一班子的心。在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同时,项目党支部下了很大决心,把职工的生活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吃饱了不想家。”大干的时候,项目部党支部的班子决定给职工伙食标准再提升50元/人/天,每顿保证有3个“硬菜”,定期给职工发放燕麦片等零食用于随时充饥,下午还给职工和劳务队准备绿豆汤消暑。

  “我们这里七成的职工都是年青人,小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容易饿,要保证大家的营养跟得上。”赵锋对于这些花朵十分爱护,不仅在伙食上给大家加餐,还给大家采购防晒霜、防晒服、日用品,不限量供应瓜果。为了缓解大家的压力,项目部还专门把驻地的小院子清理了出来,开辟成一块块的菜园子,让职工自己去种菜。

  种菜真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喜好”。项目部所有职工都积极去种下了属于自己菜苗。有黄瓜、茄子、西红柿、油麦菜、土豆、辣椒各种各样。绿油油的蔬菜点缀了驻地,也温柔了大家的心。每天看着菜苗一点点长大,仿佛疲惫也随着没了。如今院子里的青菜已经吃了一茬,而硕果累累的西红柿和辣椒正生机勃勃的走向成熟。

  随着日头越来越毒,白昼越来越长,项目部党支部还准备给所有劳务队的农民工每天下午发上3个鸡蛋和一些面包给他们补充能量。

  “海阔天为岸,山高人为峰。”在和若项目部党支部的带领下,和若铁路项目部施工火速推进:一天10个桥墩、一万多方土方,不到两个月完成100多根桩基,29座桥涵、178座承台、134座墩台。而鏖战还在继续......

  正如梭梭树对于坚守大漠的执着,把铁路修好是每个如同梭梭树一般普通而不平凡的筑路人的执着。这支年轻蓬勃吃苦耐劳的队伍,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用自己对组织的忠诚,用自己的誓言和汗水,践行筑路人的使命和职责,努力在公司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筑起了公司坚韧不拔的脊梁。他们可爱、可感,他们可歌、可泣。

  这是一股能开山摧石的铁流。而在二十一局四公司,这样的队伍,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