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铭记的成长

  在蒙华项目过了4个中秋节,自己也从一个刚走出象牙塔的懵懂学员,变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主管工程师、一个丈夫、一位父亲。其间,虽因项目建设脱不开身,为异地患慢性骨髓白血病的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孩子担忧,却能在午夜值班间隙,翻一翻妻子逗儿子咯咯笑的短视频,贪享片刻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以外的幸福。

  蒙华铁路13标二工区项目的临建、下部结构施工,我都曾参与其中。铁路箱梁移动模架施工阶段是我进步成长最快的时期,带给我的印记也是最深刻的。

图一、蒋麟在现场与工人研究施工方案

       自项目进入梁部施工以来,我被派主管1号和2号移动模架。移动模架施工在国内已不罕见,成功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在接到任务时,我第一时间研究方案,查资料,请教有移动模架施工经验的同事,对干好移动模架施工可谓信心满满,直至1号模架在近60米的墩身上第一次过孔。

  蒙华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北引桥移动模架设计,能够适应超高超宽墩施工需要,满足公铁合建段施工要求,可以抵御7-8级大风,在国内尚属首例。作为工程人,第一个吃螃蟹总是要承受很大的风险和未知的挑战。

  1号移动模架首次过孔便算一件。该模架第一次过孔由于液压、模板系统设计本身存在问题,外加施工人员对设备不熟悉,导致无法找到合适的方法过孔。现在依旧清晰地记得,10余个工人,3个厂家技术人员,在黄河边望模架而手足无措。工人有力使不出,骂骂咧咧,厂家愁眉苦战20多天却终无进展,所有人都烦躁低落,毕竟最初计划过孔时间是7天。

  “工作没有方向让人心生恐惧,但活必须得干出来。”基于这一点,我们积极调整心态。多次组织厂家和施工队伍召开技术专题会议,经过不断讨论优化,大致确定了过孔方案,基本上将模架系统全部拆除重新安装一遍。过程中,大家攻坚克难的决心不断强化,厂家请来专业人员调试,施工班组招入多名有经验的工人,作为主管工程师,我在项目同事的支持下,协调工区尽可能多的资源向移动模架倾斜。

图二、蒋麟和患病妻子在中秋节晚上视频

       首次过孔的30天里,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无论刮风下雨,三方的每个员工都坚持奋战在一线。设计师和我们交流时,用石笔在钢模板上画的图解,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每晚下班前半小时,大家都会坐在梁面上,总结自己白天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不足,并将发现的问题全部拍下来,形成问题库,一起分析讨论,然后统一安排第二天要做的事。1号模架过孔,是一个长期不断改进的过程,在后续施工中,我们一直坚持不断改进的工作习惯。1号模架首次过孔花费30天,第二次过孔花费10天,第三次过孔便能达到计划时间,到最后,过孔时间已被控制在5.5天以内。

  黄河边上,风一直很大,尤其是春天和秋天,加上峡谷风效应明显,导致高等级瞬时风时发。有一次,2号模架正常过孔,风速突然升至7级,这是之前没有预料的,移动模架设计过孔最大抗风等级是7级,当时正好处在最不利的状态,中支腿都没有加固。与当值工班长交流后,他没有丝毫迟疑,带着3个工人,戴上安全帽,背好安全带,从模架顶部爬了过去,在大风里忙碌了两个多小时,对模架进行了加固。当天下午,梁面上最大风速达到8级,路边很多树木都被刮倒,1号和2号模架却平安无事。

  如今,北引桥移动模架施工已完美收官,其间的苦与乐能够让我们每个参与蒙华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北引桥的建设者细细回味。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