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奎元
本站通讯员:吕奎元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电脑,我的亲密伙伴

  我与电脑零距离接触22年,深切感受到了高科技时代与生产力落后时期的巨大落差。我没有被时代浪潮淹没,而是紧随社会发展变化的潮流一步步前行。

  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普遍不会电脑,许多文人望电脑兴叹,还在最原始的状态下辛勤笔耕。由于条件所限,我经历了漫长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写作过程。90年代初调到公司机关从事专业新闻写作,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执笔写东西是唯一的途径。记不清是90年代哪一年,公司机关购置了一台电脑,放在打字室专用,各部门起草的文件统一交给打字员打好,再用蜡纸印制,与先前人工刻字制版已经大大进了一步。一台“大屁股”显示器和大体积主机合成的电脑,是当时机关的奢侈品。社会发展很快,七八年后,全社会进入电脑时代,公司少数部门配置了电脑,一部分人开始学打字。我离开机关到第二指挥部工作的前两年,指挥部有两台老式电脑,老同志都不会用,是年轻人的专利。我还是用钢笔一字一句地写东西,坚持了一年多时间。2000年,听从一位领导的建议,开始学电脑,一周时间便学会了简单的打字、排版等操作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脑操作越来越熟练,写东西效率高,边构思边打字,一篇消息一个小时左右便搞定了。以往手写,费时费力,若写几千、上万字的通讯或报告文学,用时长,感觉很累。电脑让成千上万文字工作者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时代造就的,没有高科技的发展,便不会有电脑,文人只得埋头“爬格子”。像一些老作家,写一本书,修改、抄写一遍文稿,写困了,休息休息再写,吃得苦是局外人无法想象的。1991年,我给一位老领导抄写一部书稿,320个字的方格纸,一天8个小时再加个班,不停地写,最多抄写50页,16000字,学会电脑后,一分钟打七八十个字,效率提高10多倍。

  我赶上了好时代,电脑让我一生受益。2005年以来,由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香港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部文学、时评专著和尚未出版的200多万字的消息、通讯、时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都是电脑打出来的。电脑成为我写作最得力的帮手,爱不释手,一天可以不吃一顿饭,但不可以没电脑。

  进入新时代,与我年龄相仿的一部分同行还不会用电脑,将手写好、散发着墨水味的稿子请人打字,这个古老的习惯一直没改变。“多一门学问多一种本领”。这句话含义很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生活哲理。自己会什么都会,不用麻烦人,勤奋好学,与时代同步,不会落伍。

  台式、笔记本电脑,确实是人见人爱的好东西,是写文章、编辑图片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用途广泛。从电脑网络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什么从电脑上查阅,电脑取代了厚重的新华字典。在电脑上看电视剧、看新闻、玩游戏等等,无所不能。而电脑微信、QQ的普及应用,人与人之间、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交流十分便捷,省去许多电话费。电脑的存储量很大,图片、文章,有多少都能容得下,是一个巨大的仓库,让用电脑的每个人受益匪浅。

  我已经离不开电脑了,写文章完全依赖它,与其相伴一生。

                    中铁十五局集团杭甬项目部吕奎元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