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友发
本站通讯员:赵友发
中铁二十局

我的母亲

        老家老屋前有一株银杏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平时周末有阳光的日子,一位老人,带着一副老花镜,在树下绣着“十字绣”,脚边卧着一只胖乎乎的浑身油黄的小猫,几个小孩在不远处叽叽喳喳的玩闹,阳光透过树荫晒在她脸上。
        那就是我的老妈,老妈今年79岁,名中带有“桂”字,1941年正月出生在南坝的朱家大院,“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我猜想外公给母亲取名“以桂”之意在于此。在当时的老家“也算是大户人家”,用我老爹的话讲。母亲的父亲,也是我的外公在解放前当过几年县长,母亲过个几天“千金小姐”的生活。
      正是外公在解放前国民政府当过县长,1949年解放后,外公被通知去县里开会,就再也没有回来,外婆不久也就忧劳成疾过世。我们打小就没见过外公外婆,记忆中只有两座坟茔。9岁的母亲和3岁的舅舅,从此相依为命。母亲很少讲她小时候的事,倒是听六外婆说起母亲小时候为了舅舅和家用,9岁开始和他们大人一样当背夫和采茶,那时候川陕两地运输全靠人背马驼,从四川通江沿诺水河到陕西碑坝再到汉中几百里山路,来回至少一个礼拜,渴了喝水,困了喝水、饿了喝水,从没见她哭过。后来她又随亲戚到陕西采茶,早上三四点鸡还没叫,就出发,到茶山采两到三小时,又得赶紧往家赶,一天也能挣半个工分。长期的劳作锻炼,母亲心灵手巧、身子骨也很棒,在同龄人中也很少见,现在我们穿的鞋垫,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给纳的,温暖柔和又不得脚气。
         我家兄弟姐妹八人,我排行老二。现在已是天南海北,各家生活条件都很不错,哪家请她,她都去,但就是不愿久住,“只要你们好,来看一眼你们,我和你爹也就放心了”。母亲总是匆匆小憩几天便打道回府。她最关心的还是在铁建上班的我,前几年单位不太景气,工程又紧张,小孩上学,爱人陪读,几年也回不了一趟家,偶尔照几张工地的照片发给她,她像宝贝似的,见人就夸“这是我家老二,他在修高铁呢”。逢年过节,母亲总是把腊猪蹄、猪耳朵、猪尾巴、香肠和竹笋、木耳等老家的土特产一股脑儿寄给我们。“老二最喜欢啃老家的猪蹄了”。
        母亲心很软,但不脆弱。小时候我是有名的“天棒”,没少干“出格”“不着调”的事,父亲揍我时,母亲总是护着我。一次,我在学校和同学打架,父亲晚上准备给我开“松皮大会”(农村的棍棒教育),母亲掩护我躲在门后,免去了一顿皮肉之苦。父亲一直做生产队里的会计,母亲为队里养猪,在闹饥荒的年代,他带领几个队干部偷偷的把粮食分给社员,把猪杀了给大家过年,在文革时,工作组要把父亲树为批斗对象,母亲大闹工作组,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母亲和父亲一样没多少文化,能简单的阅读,他们最喜欢的书《本草纲目》,老家农村谁有个跌打损伤、头疼老热的也爱找她俩。平时母亲带着老花镜、捧着《本草纲目》,很是有范儿,孙子们叫她“奶奶教授”。自己文化不高,所以很敬佩文化人,我们小时候跟谁调皮都可以,就是不能给老师调皮捣蛋,否则棍棒伺候。她总希望自己的儿孙有文化,有学问,不但把我们几兄弟拉扯大,就是砸锅卖铁也一个不落的供我们八姊妹读书求学,现在一大家儿孙辈也出了好几个研究生,让老妈很是欣慰。
        我从学校毕业二十多年一直在中国铁建工地上班,到贵州公司上班之后,条件有了改善,便想着在这边买房固定下来,父母来了有个落脚的地方,给父亲说了我的打算,父亲闷闷不乐。母亲打电话说:“你爹就是老脑筋,认为老家风水好,想留点祖业给后人,过两天他也就没事了。你们不用为难,想在哪安家就在哪。夏天,我就带你爹去你那儿避暑去。买房钱不够的话,我给你们首付。有时间多回来看看,也是一样。”她还一个劲叮嘱:“你们离家越来越远了,在外面一定要少喝酒,多注意身体,我和你爹的身体都比你们几弟兄强。”
        母亲一向乐观豁达。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新房还未装修,便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一向硬朗的父母,前一段时间大哥接他们到重庆检查,得知母亲已到了肝癌晚期。母亲怎么也不愿呆在医院,想出去走走、看看。我和妻子连夜开车把母亲和父亲接到了贵阳,一边用药一边散心。在医院输了几天液外之后,说什么也不住院,非要回到家里住。“身体是养好的,不是吃药吃好的”“人的命,天注定,得与失,天安排”从不在意自己病情。倒是我们几个担心她的病情,一天患得患失。不到一周,母亲便逼着我们送她回老家。好在外地打工的小弟一家已于一月之前回到了老家,把家里准备的妥妥帖帖。大哥、大姐、三弟、四弟、六弟等一家人趁小孩放暑假,也全都从外地回到老家避暑。28个儿孙、重孙膝下承欢,母亲总是语笑晏晏。一天除了输液吃药、休息散步,就去逛逛菜园子、与人拉拉家常,满院子都能听得见她的笑声。
        累了乏了就躺在睡椅上小憩一会儿,阳光照在脸上,一片慈祥安宁。(中铁二十局中铁贵州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