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以单位为家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可曾想过,会在有看一部电源时热泪盈眶。之前在微博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的预告片很感动,因此早在国庆之前早早买好票,果然没有令人失望。看了之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也正是这波澜起伏的心绪,迫使我坐到桌前拿起笔来,思考这里面的原因。思来想去,慢慢想明白,是因为观照之后,知道一切“来之不易”;是因为重新思考,明白国家对自己的意义。不仅仅是国家,单位对自己的意义也在思考中重新建构。

  在《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中,在《前夜》这一部分中,天安门广场电动旗杆设计者林志远缺少关键性的金属材料,可能无法完成电动升旗的任务,就在这时,发生了让人热血沸腾的一幕:一个老人拿着自己的烟袋锅颤颤巍巍地闯进那个狭小地实验室;一对父母抱着满月的孩子,把他的长命锁放在办公桌上;一位大学教授把实验室里唯一的一块稀有金属捐了出来……在《相遇》这一部分中,原子弹实验室里突发紧急急报,在大家紧急撤离的时候,一个无名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身体抢救了这个实验成果,并提出实验关键的一步的做法。这个无名的科学家整整三年“人间蒸发”,连深爱的恋人也放弃了,直到这次辐射感染才得以“重见天日”。第一个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但是这个名叫高远的科学家,却在几十年后才被人所知。

  像林志远和林志远背后的百姓们,高远和高远的同伴们,这样的人还有多少呢?在中国成立以及快速发展的这几十年,背后隐藏了多少无名的百姓和科学家?他们不是不可以自私自利,不是没有能力去更好的地方,他们只是选择集体的利益、选择国家的利益。我们今天所获得的美好生活,背后是因为有无数中国人在负重前行。我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 尤其是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境况一步一步走出来,我也曾无数次感激和自豪。但是,今天我思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我想谈一谈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问题,也想谈一谈国家之于个人以及单位之于我的思考。

  我们常常认为选择集体、国家的利益是一种自我利益的牺牲,但是细细思考,这种不计个人得失选择集体利益的结果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反哺”。

  有一次跟前辈吃饭,他曾跟我说了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他说,在单位好好干,单位发展好了,你才会发展好。那时候对这句话不是很明白,但是觉得很特别。如今细细思索这句话,才觉出深意来。年轻的时候,眼里只有自己,一心更多的是想着自己能有什么好处、能得到多大的发展。但是,如果眼界稍微大一点的话,其实更该看到,自己的利益和成长无不与自己的单位息息相关。如果工程干好了,单位变强了,自己的机会难道不是更大、更多吗?如果自己仅仅寄生于单位获取利益而不去关心把单位发展好的话,这颗大树迟早也被榨干,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到时候,丧钟为谁而鸣?就像今日之中国,因为中国国力强盛,中国人在外面旅游、留学、工作无不被人重视。就像哈佛大学许吉如在《我是演说家》上分享的故事一样,她在美国的时候,班上一名来自叙利亚的同学在得知她毕业之后回中国时,对她说道:“我很羡慕你,我的国家常年在内战,虽然今天我们都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但是我们各自还有一个身份——我的身份叫叙利亚难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国国民。”演讲中有一段,记忆犹新,许吉如说:“你不必非得在别人的国土上,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个体,才能被尊重。你就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哪怕普普通通地中国人,也会被善待。因为你的背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这让我想起《何以为家》这部电影,一个叙利亚小男孩没有家人的疼爱和庇护,整个家庭没有叙利亚这个国家的疼爱和庇护,而像蛆虫一样挣扎在生活的最底线。对于他们,没有国,没有家,也没有生活和爱,电影名“何以为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国和家之间的关系。而我们常常说“把单位当自己家”,其实,细细思索,单位和家的关系,与上述国和家的关系一模一样。

  我想,单位对于个人的意义,就像国家对于个人的意义。如果说,今天我们比较体面而有尊严的立足在世界上,并备受世界各国重视的话,那是祖祖辈辈无数人努力建设国家的结果,那是无数中国人用自己的辛劳和付出浇灌出的美丽花朵。而在各行各业的小世界里,如果说,你想体面而尊严的立足在行业里,备受同行敬重的话,就要努力建设好自己的单位,单位强则少年强!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