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登明
本站通讯员:尹登明
中国铁建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尹登明
   又是一年仲秋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敬爱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作为一名曾经的铁道兵,现在的中国铁建筑路人,走南闯北四海漂泊,陪伴父母的时间太少,更不用说父母有病时能端茶送药,床前尽孝了,一想起生我养我恩重如山的母亲突然离去,我就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2006年农历八月初七凌晨,母亲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当时,我们兄弟姐妹毫无准备,突如其来的噩耗,仿佛天塌地陷一般。痛失母亲,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虽然母亲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但往事犹如在昨天。这些年来,一到春节、中秋和母亲的生日、忌日,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母亲,泪流满面,甚至放声痛哭。
   12年前的八月初五晚上10点,母亲刚躺下睡觉,说觉得心里很难受,父亲刚将她扶起靠在床上就突发脑溢血,马上送到镇上医院,然后弟媳给我爱人打电话,爱人知道我从咸阳到都江堰出差,但由于山里没有信号手机打不通,第二天早晨7点多,时任项目部书记的张随生告诉我母亲病了,原来我下午到项目部,因为项目部位于龙池镇的山里,联通手机无信号,我就用张书记办公室的座机给爱人说一声平安到项目部了。因晚上办公室无人接电话,第二天一早爱人继续打座机,张书记接到电话才告诉我。
   龙池镇到都江堰30多公里,又没有公交车,项目部的车也很紧张,10点多了还没走成。保障部长张学明联系附近开农家乐老板的车送我,到都江堰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正好赶上都江堰开乐山的长途客车,到乐山再转车到罗城镇卫生院已经是下午6点了。除我和远在福建打工的兄弟外,在家的几姊妹早就到了医院。躺在病床上输液、输氧的母亲除了大口喘气外,无论怎么叫也没有任何反应,我抚摸着母亲的手心疼万分。这时,有人建议到乐山老年病医院做开颅手术,镇上到乐山55公里,有近20公里土路,全是坑坑洼洼的烂路,医生和护士说千万不能动,在路上巅几个小时,可能还没到医院人就没了,说这种情况送去也没用,只能是人财两空。都发病18个小时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农村的医疗条件落后,凡是脑溢血这样的病,都是说不能动,普通人也没有经验,不知如何是好。
   在我们老家有一个习惯,人在外去世后,不能停在堂屋内,父亲心想既然医生都说没救了,那就回家吧,在家去世好歹能停在堂屋。然后叫来一辆面包车,连氧气瓶一起送回老家——罗城镇沈家堂。八月初七凌晨4点,母亲在家去世。为了张罗后事,头天晚上我就到县城为母亲冲洗放大像片,当时,女儿在县城上高一,我们就在县城租了一套小房子。直到现在,我对母亲去世仍然是深深的愧疚,一是没有及时送乐山医院做开颅手术;二是几个月前查出母亲血压高,没有及时服用降压药。当时母亲在我最小的妹妹家,说是身体不适,然后到敖家镇卫生院检查,一查没有问题,只是说血压有点高,但是到底有多高?他们没有说,我也没有问,由于对医学的无知,就是这个疏忽使母亲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我是准备给母亲买降压药,但由于忙于工作,就把为母亲买药这事忘了。多年以来,一想起这事我就深深地自责,愧对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走的时候才71岁,如果不是突发脑溢血,今年才83岁应该还健在。
   我们姊妹七个,侄儿侄女里面还没有一个学医的,我就建议两个妹妹的孩子学医。我对她们说,中国社会已进入老龄化,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不能只抱怨看病难,要有人进入这个行业才行。她们都听从我的建议,头一年一个报考了成都医学院麻醉专业,第二年另一个又报考成都中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
   最让我心痛心的是,勤劳一生的母亲没有享到福就走了。现在,我们姊妹几个经济条件好转,在城里有车有房,出行十分方便,而这一切母亲没能看到,更没有享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在,让我切身感受到一种痛彻心扉的悲痛。回想过去,父母亲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他们辛勤养育我们的情景,就象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我脑海里闪现。
   母亲十分勤劳,操持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既做得一手好饭菜,又心灵手巧,她是外公外婆的独生女,上过学有文化,珠算学得好,加减乘除算盘打得十分流利,熟练程度连一些会计也感到惊奇。母亲的针线活也是一流,每年过年都要给我们兄弟姐妹一人做一双新布鞋,保证大年初一每个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新鞋。大概从每年的农历三、四月起,母亲就要准备打鞋底了,每当给我们比鞋样,我们就知道要做新鞋了,心里总是喜滋滋的。这个时候母亲总会说,不听话的就不给做,然后我们都表现出很顺从的样子。母亲让我们把脚踩在纸上画样,用报纸或牛皮纸修好鞋样,由于小孩子身体在不断长高,母亲知道鞋底要做得稍长大些,以免鞋做好了穿不上。母亲修的鞋底样式很好看,鞋样宽窄肥瘦恰到好处。然后用小块的新白布一层层粘鞋底,要粘几十层鞋底才够厚,这叫千层底鞋,十分经穿耐磨。用大号的针穿麻绳一针一针密密的打鞋底,打好鞋底然后就做鞋圈,鞋圈也是要先剪样再粘贴,都是选上好的青色灯草绒布料,鞋圈和鞋底合在一起的工序叫上鞋。评价鞋做得好不好的标准,一看鞋底针脚密不密;二看鞋圈样式好不好看;三看鞋圈和鞋底是否吻合?母亲做的鞋针脚细腻,样式也好看我很喜欢,穿在脚上非常舒服。每年大年初一,我们穿上新衣新鞋很精神,这时母亲心里乐开了花,然后我们就和一群小伙伴们一起上街去玩。
   父亲从12岁开始拜师学艺,是方园百里著名的缝纫师傅,父母成家后,母亲就成了父亲的徒弟。父亲在缝纫社的时候就是提剪师,在教会母亲后,父亲专门裁剪,母亲就操作缝纫机。农村大跃进伙食团解散后,由于父亲手艺精湛,缝制的衣服耐穿不破线,收费合理,又善于统筹给主人家安排省布料,父母就被挨家挨户请到家里去做衣服。从我记事起,每年正月十五,到腊月三十,父母就开始出门做衣服,本村近的地方每天晚上打着手电或火把回家,远的三五天或者十来天回一趟家,因为有的乡亲将布料送到家里来,父母回来晚上熬夜加班赶制衣服。那时的人都非常贫穷,一般都是做生、参加婚礼走亲戚需要像样的衣服,这就要及时赶做出来。从我上小学起,我就知道父母天天晚上点起煤油灯加班加点,尤其是冬天,常常在半夜醒来,还听见父亲的大剪刀咔嚓咔在剪布,而缝纫机在母亲的脚下不知疲倦地转动。过度操劳加上长期寒风侵蚀,母亲患了关节炎,手腕、膝盖、肩颈、腰部都不舒服。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母一年四季难得有一天休息时间,她们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辛勤劳动,也使我在幼小的心灵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从小就树立了不怕苦、不怕难的坚强品质意志。父母不在家,大姐只上了二年级就辍学在家,负责管我们兄弟姐妹的吃喝拉撒,稍大一点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可以说大姐吃了很多苦,对家里的贡献最大。直到如今,一高兴起来有了话题,大姐就满腹牢骚,埋怨学上少了,但生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老大吃亏是必然的,农村的那一个家庭不是这样呢?
   也正是父母的手艺好,我家从来没有缺过粮食,经济状况在全村算最好的。这里说的好并不是现在的爆发户、大款,那时还没有大款这个词呢,而是相对不窘迫,几十几百钱的随时都能拿得出来。尽管有余粮,父母说冬天天气短,晚上一顿饭就省了,要让我们从小感受挨饿的滋味。正月还没过完,乡里乡亲的就经常来我家借粮,父母一辈子心善,只要人家开了口多少都会借一些。那时的人很讲信用,说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不象现在失信的老赖多。行善积德,父母总是能想到一块。
   父母的善良更多地体现在同情弱者上。上门给别人家做衣服,遇到家庭贫穷的就加班加点干完,减轻人家的负担,有想杀鸡杀鸭来招待师傅的,父亲上前夺刀放生,母亲则对主人说留着鸡鸭下蛋卖钱好换油盐,吃点粗茶淡饭就行了。本队一户人家过年了还冷锅冷灶,父亲说太可怜了,我们给送点肉和米吧,母亲也很大气,二话不说拿起刀就切了足有三四斤腊肉,虽然那时我不到10岁,但现在我还记得那块肥宝肋肉的形状,父母的善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的老家犍为罗城是一块富庶之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徽等地耍猴戏的、逃荒要饭的不少,每次母亲都会施舍一斤二斤大米。母亲总是说这些人可怜,没办法了才跑出来乞讨,多做好事会有好报的。
   母亲一生行善,但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我家有一条大花狗,还不到一个月大时,是我们弟兄三个从我二姑家抱回来的,养了八、九年,有五、六十斤重,威风凛凛,声如洪钟,但很乖很听话,白天从不乱叫,晚上看家护院。一年的冬天,被偷狗贼盯上,他们在炸弹上绑肉引诱大花狗,结果被咬爆,好在我家的大花狗从来不缺吃很斯文,只把嘴皮炸伤了,大花狗很聪明,被炸伤了赶紧往家里跑,十来天都没吃东西,母亲看了十分心疼,第二天把偷狗贼骂了个狗血淋头。一次,我家的猫误食中了毒的老鼠,痛苦得哇哇叫唤,母亲将猫抱在怀里往大队卫生所跑,结果还是没有抢救过来,母亲伤心得眼泪哗哗流。
   慈祥的母亲对子女要求严格,经常教育我们要勤快,靠诚实劳动立身,我们姊妹几个不管大小一律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主要是割草喂牛,早晨和下午放学后都得割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知道孝顺体贴父母的好习惯。我们姊妹几个都非常能干,靠勤劳致富。
   虽然父母与人为善,但总有个别人对我家羡慕成妒忌,认为你家小孩多又没有劳力还过得比别人好,他们看到我父母挣钱容易,一年四季在外,又省了不少粮食,加班还能挣外快,但他们却忽略了手艺人与普通人的区别,有技术和没技术之间的差距,更不知道我父亲从小拜师学艺的艰辛。父母的手艺是立身之本,有很高的含金量,用父亲的话说:“这是我一辈子的衣禄。”个别心狠之人对大人没办法,总想有机会整我们这些小孩。1976年6月,学校已放假,稻谷即将丰收,那时麻雀成灾,一群就有几百几千只,为防止麻雀吃稻谷,队里就安排我们十几个学生赶麻雀。这赶麻雀没有一点作用,大片的稻田还不随便吃,你这边赶它就到那边吃。有的田坎上全是枝繁叶茂的桉树、桐子树,一赶麻雀就飞到树上躲荫凉,人一回家就飞到田坎上吃谷子。后来,队里来检查,看到几块有树的稻田边的稻子被麻雀吃了,人家就说是我负责的,因为人小没法争辨。然后队里的记分员和几个大人就清点被吃了的株数,说是谷子被吃了几十斤,扣了我一半的工分,其他人则一分没扣,伤心的我一个人默默在黑暗中流泪。从这件事上,让我知道了世道的不平,看清了少数人欺软怕硬的丑陋嘴脸。
   记得十一、二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们十几个小伙伴在割草时,大家都爬到桐子树上嘻戏玩耍。那时生产队的桐子树很多,田坎上到处都是,尤其是堰塘坎上的桐子树又高又大,桠枝散开象一把把巨伞,大家在树上爬上爬下玩得十分开心,又能躲阴凉不受太阳晒,那天压断了几根桠枝。晚上,一位比我小的孩子的奶奶找母亲告状,说我打了她的孙子,还是用皮带抽的。当时我很委屈,心想这是什么人?怎么会无中生有?直到现在我对这个撒谎的人都没有好感。母亲问我打没打人,我说绝对没有。母亲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绝不会惹是生非,更不会随便动手打人,所以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说,现在想起来我都很感谢母亲的信任。第二天,有人又说桐子树是我压断的,试想一个人能压断吗?
   我初中毕业那年还不到14岁,那时是推荐上高中,这种年龄过早辍学除了割草外,农村的其他活也干不了。两个月后,母亲问我还想不想读书,我说很想啊。母亲上过学,她知道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为了儿子将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她到大队办的中学找老师让我插班,父亲也十分支持,农村人毕境还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养儿防老,儿子有出息老人才有好日子。
   重回学校,我学习非常认真,大队办的中学教学质量虽然不高,但我一直是班上一、二名。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初中升中专、高中都是参加全省统一考试,结果一个班只有三人考上了高中,我是其中之一。由于我们80级这一届的高中生是凭分数硬考的,自然含金量比上一届高得多。正是因为上了高中,全方位提升了文化知识,才为我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不是母亲跑前跑后让我上学,我今天就不可能胜任新闻记者这项工作,我现在拥有的一切离不开母亲的功劳。
   母亲过早离世,母子连心,我感到了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一想到母亲为子女操劳一生,还没享几天清福就走了,我就伤心至极,每次跪在母亲的墓前,除了心痛流泪,我都在心里恨自己对母亲没有尽够孝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市场上逐渐有了成衣卖,布票也被废除,传统的请裁缝师傅到家里做衣服的慢慢少了。母亲就主要操持家务,除了做一大家人的饭外,每年要出栏10头猪,养猪成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么多猪所吃的青饲料,主要有应季的红苕滕、青菜,平时就要靠割青草,所有青饲料都要切碎在锅里煮,整天忙得晕头转向。靠着父母勤劳的双手,我家在全村建起了第一幢楼房,过往行人都要驻足观看,有的人甚至进入施工现场。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弟姐妹不仅勤劳,各自的家庭都十分幸福。母亲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一生的辛劳,眼看一家人的经济条件好转,新房、新车都没有坐过,而您却早早去世,没有享几天清福,这是我们感到最为心痛的地方。
   母亲,我要告慰你的在天之灵,您心疼过的孙辈们个个有出息,而您却没有亲眼看见。你的外孙周德祥早就是乡党委书记了、外孙媳妇张群是一名警察。2011年10月,您的孙女儿尹红考上了公务员,现在乐山市工商局工作,前年已经成家,她和周德祥、张群都是公务员;孙子尹强、外孙范紫自己当老板做生意;孙女尹欢在成都一家公司上班;外孙女袁巧丽毕业于成都医学院麻醉专业,目前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规培,已经取得了医师资格证,正准备考研;外孙女万雪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泸州人民医院规培,现在是泸州医学院的研究生;孙儿尹恒今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考上了西南交大的研究生。您的大外孙女周晓琼又为您添了一个重孙女、周德祥和张群也为您添了两个重孙子、重孙女,范紫微也为你添了一个重孙女,您的后人人丁兴旺。孙辈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为您增了光,您老人家可以含笑九泉了。
   2004年,我在乐山买房您是知道的,2008年才装修,前几年大姐、三姐已在乐山买房了,哥、嫂仍然住在犍为县城,老家即将通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现在您的小儿媳卞淑芳在老家沈家堂,老房子好好的。我们兄弟姐妹人人有社保,兄弟尹登祥、七妹、袁敏都在项目部当厨师,八妹、万德根在煤矿上班,每年养两头大肥猪,还有很多鸡、鸭。到了退休年龄的大姐、周大哥、哥、嫂、三姐、范三哥都领到了社保,家家丰衣足食,今年您的儿媳陈玲也退休了。老家因为修建仁沐高速公路占了塘坝头的地,父亲也有社保,每月有近1600元生活保障,现在身体非常健康,我们把他老人家照顾得十分周到,国庆节我和陈玲从头到脚,里里外外给父亲买了几身衣服鞋帽,我们要让父亲活到一百岁以上,请母亲放心。
   母亲,您过早离去让我心碎。记得1984年春节我当兵三年后第一次回家探亲,儿子长高了,您仔仔细细上上下下打量,摸着我的头,稀奇得不得了,让您引以为豪,满眼都是母爱。有母亲才有家,儿行千里母担忧。在部队时,你亲手给我做的枕套,跟随我走南闯北,用了近二十年,直到磨破了也舍不得扔掉。您不仅要操持全家人的生计,还要关心子女成家立业。1984年年底,由大姐牵头,您陪我去相亲,终于找到了我最喜欢的人,成就了我一生的幸福。您没有看错,您的儿媳聪慧能干,说是万里挑一毫不为过。
   母亲啊,失去您是我一生最大的损失,多少次我在梦中哭醒,多少次我面对家乡给您叩头,泪如雨下,放声痛哭。母亲,我多想您再摸摸我的头,多想您再牵牵我的手。我知道无论我肝肠寸断,您也不能再回人间。
   儿子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您在世时,我长期飘泊在外,未能尽够孝心,在您的生日农历9月26日即将来临之际,远在陕西咸阳的儿子感谢您的养育之恩,来生我们还做母子,愿你在天堂过得快乐,愿您的在天之灵保佑您的子孙平平安安!儿给你叩头了!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