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合川讯(通讯员 许文云)时光如潺潺流水,带走了岁月,却带不走记忆中那些关于端午节的深刻印记。我生长在豫北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的端午,是在金黄的麦浪里奏响的丰收乐章。
我的家乡地处豫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像是被大自然精心熨烫过的绿色绒毯。村里人均土地面积3亩至4亩,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希望,也是岁月的馈赠。每年端午节前后,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喜悦的氛围中。
80年代的家乡,各类物资都比较匮乏,生产力也比较落后,在我上小学之前,家里收麦子都是靠人工收割,镰刀就是爸妈“作战”的武器。收麦子就是与天气赛跑,要赶在下雨之前将小麦颗粒归仓,那时收麦子的那几天就像打仗一样,我每天都是在
爸爸“霍——霍——”的磨镰刀的声音中醒来。由于早上露水比较重,麦秆潮湿,不好收割,爸爸就会把镰刀、大叉子这些工具一一检查好,做好“战斗”的准备。等到十点多太阳比较炎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就会赶着马车,载着工具向田间进发。
到了田间,爸爸、妈妈就人手一把镰刀,头戴一顶草帽,弯着腰一手抓着麦秆、一手拿着镰刀拉开了战斗的序曲,我便在旁边帮忙递工具、捡掉落的麦穗。伴随着“嚓”“嚓”“嚓”的声音,一排排割好的麦子整整齐齐地在田间排列着,就像一排排等待检阅的士兵。正午时分,太阳越来越大,晒的人都要虚脱了,爸爸妈妈便在田埂上席地而坐,妈妈把随身携带的干粮拿出来,当我看到带的干粮是油条时,乐得都要跳起来了。油条在那时是比较稀缺的食物,只要到节日才能吃到,看到油条我就猜到今天是端午节了,吃一口油条、吃一口咸鸭蛋、喝一口带来的井水,劳作的疲惫便一扫而空,端午节的午饭就这样解决了。
豫北的端午,没有过多的节日装饰,没有丰盛的节日大餐,但那弥漫在空气中的麦香,那一家人齐心协力收割小麦的场景,却成为了我心中最温暖、最珍贵的记忆。它让我懂得了劳动的意义,让我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毕业后,我离开了家乡,来到了重庆工作生活。在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南北文化的差异。南方的端午节,节日氛围格外浓厚。家家户户挂满了五彩的丝线和香包,空气中弥漫着艾草和菖蒲的清香。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粽子琳琅满目,有咸香的肉粽,有甜美的豆沙粽,还有独具特色的碱水粽。
就在上周的周末,2025年中国龙舟公开赛(重庆·合川站)暨重庆市第五届隆州公开赛在我家门口的涪江二桥水域举行,更是让我亲身体验了一把南方端午节的热闹喜庆。只见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龙舟在水面上飞驰,鼓手有节奏地敲打着鼓点,桨手们齐心协力,喊着响亮的口号,奋勇向前。岸上的观众们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南方的端午,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它充满了仪式感和欢乐的氛围。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豫北的小村庄,想起那片金黄的麦田,想起一家人在端午时节忙碌收割的场景。
如今,虽然生活在南方十几年,但家乡的端午记忆却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人生的长河中,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那些关于劳动、关于亲情的记忆,将永远伴随着我,让我在喧嚣的城市中,依然能保持一颗宁静而感恩的心。
又是一年端午将至,我坐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热闹的街景,心中满是对家乡的思念。我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我身在何方,三十多年前的端午记忆,都将是我心中永远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我的家乡地处豫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像是被大自然精心熨烫过的绿色绒毯。村里人均土地面积3亩至4亩,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希望,也是岁月的馈赠。每年端午节前后,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喜悦的氛围中。
80年代的家乡,各类物资都比较匮乏,生产力也比较落后,在我上小学之前,家里收麦子都是靠人工收割,镰刀就是爸妈“作战”的武器。收麦子就是与天气赛跑,要赶在下雨之前将小麦颗粒归仓,那时收麦子的那几天就像打仗一样,我每天都是在
爸爸“霍——霍——”的磨镰刀的声音中醒来。由于早上露水比较重,麦秆潮湿,不好收割,爸爸就会把镰刀、大叉子这些工具一一检查好,做好“战斗”的准备。等到十点多太阳比较炎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就会赶着马车,载着工具向田间进发。
到了田间,爸爸、妈妈就人手一把镰刀,头戴一顶草帽,弯着腰一手抓着麦秆、一手拿着镰刀拉开了战斗的序曲,我便在旁边帮忙递工具、捡掉落的麦穗。伴随着“嚓”“嚓”“嚓”的声音,一排排割好的麦子整整齐齐地在田间排列着,就像一排排等待检阅的士兵。正午时分,太阳越来越大,晒的人都要虚脱了,爸爸妈妈便在田埂上席地而坐,妈妈把随身携带的干粮拿出来,当我看到带的干粮是油条时,乐得都要跳起来了。油条在那时是比较稀缺的食物,只要到节日才能吃到,看到油条我就猜到今天是端午节了,吃一口油条、吃一口咸鸭蛋、喝一口带来的井水,劳作的疲惫便一扫而空,端午节的午饭就这样解决了。
豫北的端午,没有过多的节日装饰,没有丰盛的节日大餐,但那弥漫在空气中的麦香,那一家人齐心协力收割小麦的场景,却成为了我心中最温暖、最珍贵的记忆。它让我懂得了劳动的意义,让我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毕业后,我离开了家乡,来到了重庆工作生活。在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南北文化的差异。南方的端午节,节日氛围格外浓厚。家家户户挂满了五彩的丝线和香包,空气中弥漫着艾草和菖蒲的清香。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粽子琳琅满目,有咸香的肉粽,有甜美的豆沙粽,还有独具特色的碱水粽。
就在上周的周末,2025年中国龙舟公开赛(重庆·合川站)暨重庆市第五届隆州公开赛在我家门口的涪江二桥水域举行,更是让我亲身体验了一把南方端午节的热闹喜庆。只见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龙舟在水面上飞驰,鼓手有节奏地敲打着鼓点,桨手们齐心协力,喊着响亮的口号,奋勇向前。岸上的观众们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南方的端午,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它充满了仪式感和欢乐的氛围。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豫北的小村庄,想起那片金黄的麦田,想起一家人在端午时节忙碌收割的场景。
如今,虽然生活在南方十几年,但家乡的端午记忆却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人生的长河中,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那些关于劳动、关于亲情的记忆,将永远伴随着我,让我在喧嚣的城市中,依然能保持一颗宁静而感恩的心。
又是一年端午将至,我坐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热闹的街景,心中满是对家乡的思念。我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我身在何方,三十多年前的端午记忆,都将是我心中永远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为您推荐